作為2006年被英國皇家愛樂協會選為最杰出的三大商會團體之一,四重奏樂團自1998年成立以來獲得了世界上年輕一代中最有趣、最具動態發展力的弦樂四重奏之一的美譽。在好評如潮的同時,它贏得了最高級別的評語,如“技術精湛的”、“充滿青春活力的”以及“一隊不容否認的人才”。比賽中多次獲獎再次證實了這些評價,包括在卡薩萊蒙費拉托舉辦的第九屆卡羅席爾瓦國際大獎賽中獲得一等獎(2000年),在克拉科夫舉辦的第七屆國際當代室內音樂比賽中獲得二等獎(2003年),在芬蘭Kuhmo舉辦的首屆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中獲得評委會特別獎(2004年),在加拿大舉辦的班夫第八屆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中獲得三等獎(2004年)。“最令人難忘的演奏當屬來自波蘭的皇家弦樂四重奏,演奏中充滿了音樂的智慧和技巧”(Strad,2005年1月)。
第一小提琴:伊莎貝拉?莎拉依?琪瑪克 Izabella Sza?aj-Zimak
第二小提琴:艾爾維拉?布什貝洛芙斯卡 Elwira Przyby?owska
中提琴: 馬爾科?查赫 Marek Czech
大提琴: 米哈烏?佩珀爾 Micha? Pepol
特邀手風琴演奏家:克勞丟什?巴蘭 Klaudiusz Baran
節目單
PROGRAM
上半場
1.柴可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 》
Piotr Czajkowski String Quartet No. 1 in D-Major
曲目介紹:《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三部弦樂四重奏作品的第一部。這部憂郁、緩慢的如歌樂章擁有廣泛的 知名度。作曲家曾偶然聽到房屋粉刷工口中哼出的民歌,由此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部作品曾獻給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據說,托爾斯泰在聆聽后感動得流下熱淚。1871年3月,這部作品在莫斯科舉行首演。
2.卡羅爾?施曼諾夫斯基《第二弦樂四重奏 作品56》
Karol Szymanowski String Quartet No.2 Op.56
《弦樂四重奏第二號作品56》 這部作品都被認為是作曲家創作過的難度最高、最前衛的作品。總體上講,三個樂章的安排符合傳統的風格。第一樂章與奏鳴曲快板有相似之處,包含了兩個主題:一個寧靜而悠揚,另一個表現力十足,充滿新鮮復雜的和弦。第二樂章是活力四射、浮躁的諧謔曲。第三樂章是雙主題的賦格曲。這兩個樂章的靈感來自波蘭南部Podhale地區的民樂。
《四重奏》的結構可謂復雜。與其相得益彰的是所產生的精美的色彩效果:一方是不和諧甚至尖銳的現代和弦;另一方是罕見的發音組合(如三種樂器的上諧音)和不斷變化、生動的復調結構。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下半場
阿根廷探戈大師阿斯特?皮亞佐拉創作的新式探戈(Tango Nuevo)
1.《五首柔情探戈》 Five Tango Sensations
曲目介紹:作品《五首柔情探戈》是作曲家皮亞佐拉臨終前的最后一首作品,作品分為五個部分:酣睡、愛、焦慮,絕望和恐懼。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節奏和特點。
2.《再會了,諾尼諾》 Adios Nonino
曲目介紹:作品《再會了,諾尼諾》是作曲家得知父親去世后創作的,作曲家的父親名叫諾尼諾,本曲也是作曲家的得意之作。
3.《遺忘》 Oblivion
曲目介紹:作品《遺忘》是皮亞佐拉最富代表性的小品,也曾作為經典電影《亨利四世》的配樂。
返場曲目:Libertango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波蘭皇家弦樂四重奏2011訪華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