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劉恒
導演:林兆華
舞美設計:曾力
燈光設計:易立明
主要演員:何冰、濮存昕、楊立新、宋丹丹、徐帆、張萬昆 等
北平解放前一年。
一個名叫“窩頭會館”的小四合院里,住著好幾戶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家,這些有著形形色色缺點的小人物,有的愛錢如命,有的嘴皮子刻薄,有的小心眼兒,有的木訥窩囊,有的有點不光彩的過去……在黎明到來前的黑暗里,這些小人物與困頓的生活、各種苛捐雜稅、惡人的欺詐乃至命運和人心作著各種抗爭,而生活的艱辛最終不能泯滅人性的美好,在曙光將現的時候,舊的逝去,新的來臨……
名牌編劇+話劇處女作
從小說《伏羲伏羲》,到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再到電影《張思德》、《云水謠》、《集結號》,編劇劉恒在各個文化領域屢戰屢勝。似乎只要是劉恒的本子,就必然火爆。《窩頭會館》是他涉足話劇的處女作。他曾經打過比方,“寫電視劇是瓦匠砌磚頭壘墻,寫電影劇本是木匠打家具,寫話劇是石匠雕塑像。總之,一個比一個細膩,一個比一個精巧,也一個比一個難。”照他自己的說法,他這次應北京人藝院長——也是《窩頭會館》的總策劃和出品人——張和平之邀,為人藝創作這部大戲,可以算是卯足了勁兒雕了一組精細有趣又意味深遠的群像。
王牌導演
現而今,中國話劇界最牛的導演,大導林兆華要是站在第二位,大概就沒人敢往第一位站了。不說別的,單憑他七十多歲的年紀依然保持著的旺盛甚至前衛的創造力,就夠讓年輕導演們望洋興嘆了。人藝正在上演的《鳥人》是他十幾年前的作品,首演的時候就造成人藝票房排起長龍,購票隊伍一直排到隔壁的報房胡同,綿延數百米的“奇觀”;此次復排,雖然人藝的購票系統已經先進到用不著大家排那么長隊了,但是連續幾天演出,票賣得一張不剩,這在整個話劇界都是難得一見的。接下來,今年剩下的時間,大導的所有精力都將投入到《窩頭會館》的創作當中,這個戲,想不好看都難。
著名設計
近些年,話劇舞臺設計領域,人藝的曾力和易立明儼然已成業界大腕兒。曾力與張藝謀合作的歌劇《圖蘭多》、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和桂林山水實景演出的《印象劉三姐》,至今讓人們印象深刻;易立明為話劇《鳥人》、《茶館》、《趙氏孤兒》、《建筑大師》等劇作的舞臺設計也一直為話劇觀眾津津樂道。這兩個實力派舞臺設計專家,任何一個人出手都能打造出亮眼的舞美格局。但是這次,二人聯手為自家作品效力,曾力作為舞臺美術設計,易立明作為燈光設計。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一個令觀眾眼前一亮的經典舞美作品。
經典京味兒
由于《窩頭會館》講的是老北京的故事,臺上說的是地道的老北京話,編劇劉恒生在北京長在南城,對于老北京話頗有研究,劇本中設計的北京話之地道,直可以媲美老舍的作品。加之主演何冰本身就是北京人,其他演員也都在北京人藝浸潤多年,京腔京韻決不含糊。喜歡北京人藝京味兒話劇的觀眾這一次無疑可以大飽耳福了。
由于劇中的主要場景是個“會館”,講的又是宣南的故事,所以這次媒體見面會特意安排在了宣武區的湖廣會館。盡管此“會館”非彼“會館”,但是演員們能夠在會館里面說“會館”,在南城地界話南城,使得這次見面會也變成了劇組成員的一次體驗生活。為了配合這一需要,宣武區還特意為劇組安排了兩段表演:一個是天橋兒撂跤,包括演員現場“圓捻兒”的一套貫口活兒;另一個京韻大鼓,是近些年已經很少見的男京韻。劇組成員們,特別是剛進人藝的小演員們,將籍此更多地接觸和了解老北京文化和宣南文化。據悉,為了演好這個戲,劇組還將安排一系列的體驗生活,力求讓演員們的表演更加到位。
注意事項: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