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公園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現管理面積37.4萬平方米。布局以北向為上,由兩重正方形壇墻環繞,分成內、外壇。內壇墻四面辟門,外壇墻僅西面辟門。外壇門至安定門外大街之間是一條壇街。街西端有三間四柱七樓木牌樓一座,是進入地壇的前導和標志。內壇中軸線略偏于東部。主要建筑有三組,方澤壇和皇只室在中軸線上,方澤壇西側有神庫和宰牲亭;西北有齋宮、鐘樓、神馬圈等附屬建筑。地壇建筑的內檐枋心彩畫為雙鳳和璽彩畫。建筑周圍植滿柏樹,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禮儀之地,俗稱拜臺。平面為
正方形,以水渠環繞象征“澤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圓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陰數鋪成的墁石象征“地為陰”,黃琉璃磚象征“地謂之黃”。皇只室位于方澤壇南側,北向五開間。有圍墻,北向一門,圍墻和門樓覆黃琉璃瓦。殿內供奉皇地只神位。殿內彩畫是清乾隆原貌,為雙鳳和璽彩畫。地壇內有大片空地,現有樹木3.6萬多株,草坪8.2萬平方米,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就有174株。地壇方澤壇外的三株古柏坡有特色,被稱為“將軍柏”。其中“老將軍”干圍4.8米;“大將軍”干圍5.15米。另一“獨臂將軍”干圍3.16米,因曾屢次受創,僅存一枝故名。地壇藏有一批官窯禮器,是清光緒年間江西景德鎮專為清朝宮廷祭祀所特制的。是傳世下來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屬國家二級文物。解放前,壇內野草叢生,建筑嚴重失修。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國力的增強,公園先后修繕了齋宮、方澤壇、皇只室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壇牌樓和鐘樓;新建了牡丹園、集芳囿、月季園、銀杏路等景點,對地壇的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保護性整治修繕,既恢復了昔日的莊嚴肅穆,又豐富了園林景觀,使古老的地壇煥發了生機。
場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
演出名稱 | 票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