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位參觀者拍攝殲-11飛機。正在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內展出的慶祝人民空軍成立
60周年武器裝備建設成就展將于11月15日對公眾開放。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本報訊 據央視報道,11月11日是新中國人民空軍成立60周年紀念日,在8日晚上播出的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節目中,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透露,國產第四代戰斗機正處于緊鑼密鼓的研制過程中,即將進行首飛。
從2006年開始,殲十飛機大規模列裝部隊,這在人民空軍發展歷程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當記者問“對于空軍來講,發展是意味著什么呢”?何為榮答:殲十飛機它應該體現了我們中國航空工業重要的一個里程碑,這個應該說是個轉折點,再一個它是代差變化的一個標志。因為殲十它屬于第三代戰機,在殲十飛機沒出來之前,我們自主生產的國產戰機還沒有三代戰機。所以這個殲十裝備部隊以后,我們中國空軍,我們的航空工業有了自己國產的三代戰機,這是個很明顯的標志性的變化。
中國什么時候可以研制出自己的第四代戰機呢?何為榮表示,中國的第四代戰機現在是緊鑼密鼓地在進行之中,正在研制;根據有關資料透露,可能很快要進行首飛,首飛后又很快就進行試飛,很快就裝備部隊。根據現在的情況,可能還有八到十年吧。
第四代戰斗機(按俄羅斯的標準,為第五代戰斗機)以美制F-22“猛禽”為典型,具備4S能力——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飛。第四代戰斗機對第三代、改進后的三代半戰斗機具有壓倒性技術優勢,是前所未有的代差。目前,其他國家已服役或處于研制過程中的第四代戰斗機有美國F-22、F-35和俄羅斯的T-50。第一款四代機F-22的原型機YF-22首飛是在1990年9月,F-22正式服役的時間則是2005年12月。
編輯:黃琛
本內容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建立鏡像
(本文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