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風雪夜歸人》 用京劇國粹融會足尖之舞
下月3日、4日,上海大劇院舞臺上將首度呈獻來自廣州芭蕾舞團的原創芭蕾舞劇 《風雪夜歸人》,從而揭開上海廣州文化演藝月廣州板塊演出的序幕。這部在九藝節上摘獲文華大獎以及導演獎、音樂創作獎、舞臺美術獎、優秀表演獎等單項獎的力作,把7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一出愛情悲劇,用融會京劇國粹和足尖舞蹈的藝術方式表達出來,堪稱近年芭蕾舞臺上將文學性與詩意結合得較為充分的力作。
芭蕾舞劇《風雪夜歸人》根據著名劇作家吳祖光先生的同名話劇改編。在上世紀40年代的重慶,話劇《風雪夜歸人》上演后曾風靡一時,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贊揚并指導過該劇的重演。此次,作品由廣芭改編,分序幕、游春、戲夏、傷秋和悲冬,在沉沉的風雪夜中,講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京劇名旦魏蓮生與少女玉春相識,又失之交臂的故事。
藝術總監張丹丹說,舞劇《風雪夜歸人》沒有用過于激烈的方式表現蓮生和玉春追求生命尊嚴、尋找情感自由解放的過程,而是用頗具色彩感的京腔京韻,和長于傳達內心情緒、心態變化的舞蹈語匯,把男女主角內心的掙扎、覺醒和抗爭,層次分明而具有感染力地呈現出來。尤其是在結尾,已歷經二十年風雨摧殘的玉春又來到了風雪交加的夜晚。舞劇沒有止步于玉春輕撫蓮生留下的圍巾、睹物思人的瞬間。而是把潔白的圍巾化作漫天飛雪,忽又讓風停雪止,在一片春光明媚中,蓮生一如初次相遇時步履生風而來,兩人自由地徜徉在愛戀的藍天曠野。最后,又讓幻覺逝去,觀眾眼前唯余朔風呼嘯和黑沉沉深幽幽的寒夜。這一既具有超現實表現張力,又凸顯了作品深刻性的神來之筆,說明編創在吃透原劇精髓的基礎上,升華了悲劇境界,也契合了當代觀眾對于悲劇審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