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曲劇追隨話劇足跡始于《茶館》,眼下,北京市曲劇團的年度大戲《開市大吉》投入排練,這出2004年被北京人藝搬上舞臺的作品,由知名編劇何冀平根據老舍先生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此次排演北京曲劇版雖然延續了話劇版的人物和情節設置,但也做了不小的改動。12月底,這出大戲將登臺亮相。
《開市大吉》描寫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一個叫無州的小鎮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孫子沛,言必稱“美國精神”的“假洋鬼子”喬治,自稱“外科圣手”的屠夫“一刀邱”,略有姿色、風騷嫵媚的美鳳等市井無賴合伙開設了“民眾醫院”,他們靠不斷地扯謊與掛羊頭賣狗肉維持著醫院的巨額收入。但最終,他們的“醫術”“治”死了貪財好色的暴發戶闊汪和慳吝的饕餮之徒趙老太爺,并把虛偽作態的穆鳳珍女士弄得瘋瘋癲癲。沒想到,人們反而對他們滿懷感激,希望他們繼續用“醫術”掃除這些無州的“瘟疫”,民眾醫院于是繼續“開市大吉”。
老舍先生的原小說僅有三四千字,但何冀平把它改編成話劇時,借用了老舍先生的另外兩篇小說《善人》和《犧牲》中的兩個人物喬治、穆鳳珍,并為故事加上了一個結尾。此番改編成北京曲劇,編劇王新紀表示,改編原則是“堅持小說、話劇以及北京曲劇在風格、立意、人物塑造上要達成高度統一”,因而北京曲劇版既保留了話劇版的很多人物和情節設置,但也對一些人物的戲份和性格刻畫做了不同的褒貶。另外,在話劇版中,何冀平為了展現老舍小說中精彩的敘述性語言,特意加入了“說書人”這一角色,通過他的插科打諢和角色的不斷變換,起到一種諷刺作用。但北京曲劇卻去掉了類似的人物設置,王新紀表示:“說書人更適合話劇這種表演方式,去掉這個角色后,曲劇的情節連貫問題也能自己解決。”
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改編成話劇,《開市大吉》中都有大量幽默、荒誕的表現手法,而作為北京唯一地方戲的北京曲劇能否承載以語言為主的京式幽默,編劇王新紀稱:“把老舍的小說改編成北京曲劇也不是第一次了。老舍的小說不鬧不油不找噱頭,又不陳舊,話劇采用幽默、諷刺甚至荒誕、黑色幽默等表現手段,超越臺詞的表面意境,再現老舍‘笑中帶淚’的幽默風格,北京曲劇同樣也是如此,把它改編成正劇,它就不是老舍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