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特別說明:青春版《牡丹亭》分上、中、下三本,分3天演出,18日演出上本,19日中本,20日下本。
原著:[明]湯顯祖
制作總監(jiān):白先勇
藝術顧問:汪世瑜、張繼青
主演:沈豐英、俞玖林、沈國芳、陶紅珍、沈志明、屈斌斌、陳玲玲、唐榮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薄@就是《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愛情傳奇,一部浪漫綺麗的昆劇經(jīng)典。
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注定要在昆曲發(fā)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這部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精品力作對藝術傳承所起到的最大貢獻,是為昆曲爭取到了年輕的觀眾。
為了讓新時代觀眾喜歡上這種極其精致卻又漸趨式微的古老劇種,主創(chuàng)人員將昆曲的藝術精髓與21世紀的審美意識相融合,使遙遠、舒緩的美好重新煥發(fā)青春的甜蜜與光芒。
“過去人們是‘聽戲’,可以閉著眼睛欣賞。看青春版《牡丹亭》,你得睜大眼睛,因為每一個場景都是視覺的享受?!痹搫】倢а荨⒂小皟H存的昆劇瑰寶之一”之稱的昆曲大師汪世瑜如是說。
纏綿四百年的生死至情。
美輪美奐的青春的喜悅。
年輕的生命風情萬種,婀娜行走在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巍巍高峰之上,明眸善睞、且吟且歌。
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
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劇情簡介: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沖破約束,私出游園,觸景生情,困乏后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杜寶升官離任,在女兒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觀。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他在園內(nèi)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鐘,終于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依暗示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jié)成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墓地情況,柳生又不辭而別,就往臨安向杜寶告發(fā)柳生盜墓之罪。柳生在臨安應試后,恰逢金兵南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生受杜麗娘囑托,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反被囚禁。金兵退卻后,柳生高中狀元。杜寶升任,拒不承認婚事,并強迫女兒離異。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昆曲《牡丹亭》 相關:
400年前,湯顯祖創(chuàng)作了堪稱世界文化瑰寶的《牡丹亭》,它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反應封建制度對人性的壓制,洋溢著追求個性解放的光輝色彩。該劇以文詞典麗、賓白饒有機趣而著稱。
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昆曲為“人類口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此時昆曲藝術在中國卻瀕臨滅絕。愛昆成癡的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自稱“昆曲義工”,他說“昆曲是‘百戲之母’,《牡丹亭》則是‘昆劇之母’!”
2004年,白先勇將《牡丹亭》重新改編,力圖將昆曲這種雅文化推廣出去,創(chuàng)造出雅俗共賞的經(jīng)典之作。不同劇種對《牡丹亭》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改編,而這次白先勇版的《牡丹亭》主要面向的是青年觀眾。
白先勇不僅擔任《牡丹亭》的策劃人,在美國、香港、臺灣與大陸之間來回奔波,從劇本的改編到演員的挑選,從場地的落實到經(jīng)費的籌措都親力親為,他還邀請海峽兩岸80多位優(yōu)秀藝術家匯聚一堂,組成最具影響的實力組合。為了體現(xiàn)原汁原味的蘇昆風格,劇本改編由香港昆曲研究的頂尖人物古兆生教授擔任,“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昆曲名旦張繼青任藝術總監(jiān);同時,以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為主的演出陣容,合力打造出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把湯顯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xiàn)在舞臺上。
《牡丹亭》原作共55折,而青春版分為《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上中下三本,歷時9個小時,分三天演出。改編后的劇本更加精簡、更富有趣味。
此次《牡丹亭》以“偶像劇”的標準挑選演員,三位演員不僅正值花樣年華,而且形貌唱做俱佳,每個人的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沈豐英的嬌柔、俞玖林的俊雅、沈國芳的小巧可人猶如從書中走出一般,與原著中的人物氣質(zhì)非常接近。
在舞臺表現(xiàn)上,《牡丹亭》用現(xiàn)代的方式全新演繹這個愛得“死去活來”的經(jīng)典愛情故事。舞臺極盡簡約、寫意之美,舞臺的顏色是中性的灰色,一個巨大的背幕通過畫片的變化完成空間轉(zhuǎn)換,抽象、淡雅,整臺戲既體現(xiàn)蘇州古文化的典雅,又充滿青春的魅力。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不看《牡丹亭》,怎知昆曲為何?一出“青春版”《牡丹亭》,讓古老的昆劇煥發(fā)出青春活力!
“第一次進劇場看昆劇,想不到昆劇《牡丹亭》竟如此精致好看!”很多觀眾對古老戲曲的青春魅力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
“青春版《牡丹亭》猶如甘露一般,滋潤了人們渴望溫暖與純真愛情的心靈。在今日的商業(yè)大潮中,物質(zhì)至上觀念日甚,愛情讓位于權力、金錢,塵世里久違的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似乎已經(jīng)不再被人信服。而‘青春版’《牡丹亭》在一種聲聲慢與情切切的氛圍中詮釋了一個超越世俗、超越生死、超越時空的愛情神話。這不僅對受眾來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同時也起到一種感化作用?!?/FONT>
“青春版”《牡丹亭》多次赴美演出,均受到熱烈歡迎,常常未演先熱,票房一售而空,有時甚至出現(xiàn)一票難求的盛況;《牡丹亭》的演出成功,還使各地掀起一股中國“昆曲熱”。
美國斯坦福大學戲劇系系主任麥克?倫瑟看完表演后贊不絕口:“我簡直目瞪口呆,太完美了!怎么會有這么好的藝術,昆曲實在太美妙了!”
TAGS: 青春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