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亚洲区高清/亚洲少妇网站/成人高清视频免费

設為首頁添加到收藏   
北京
【切換城市】
按演出名稱
  • 按演出名稱
  • 按演出時間
  • 按演出場館

快速查找>> [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 [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 [ 國家大劇院戲曲場 ] [ 國家大劇院小劇場]

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會 > 北京音樂廳2014國際古典系列演出季(上半季)上海四重奏與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
北京音樂廳2014國際古典系列演出季(上半季)上海四重奏與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

北京音樂廳2014國際古典系列演出季(上半季)上海四重奏與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 [熱賣]

演出地點:北京音樂廳[乘車路線
商品已下架
演出(或項目)已結束訂購,您可以選擇訂購其他未結束的演出(或項目).
購物車X

購物車共有 - 件商品,合計 - 元

在線客服
票務中國客服熱線
更多 相關演出
票務中國官方微博
更多 票務轉讓
北京音樂廳2014國際古典系列演出季(上半季)上海四重奏與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介紹

李偉綱(小提琴)

李偉綱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 5歲起就跟隨父母親學習小提琴。 1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81年作為上海和舊金山的姊妹城市交流計劃的第一個項目被選派到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學習一年。1983年李偉綱和上音另三位伙伴組建了“上海四重奏”,并在1985年的第三屆英國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比賽中一舉獲得第二名。同年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隨即與四重奏一起離開了中國,赴美國繼續在北伊利諾伊大學學習。從1987年到1989年, 李偉綱和“上海四重奏” 的其他成員一起在朱利亞音樂學院深造, 同時擔任“朱利亞弦樂四重奏組”的助教。作為一個獨奏家,李偉綱17歲就應邀與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公演,其它還曾和BBC蘇格蘭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等合作演出。除了父母之外, 他先后師從譚抒真教授、以及什母艾爾·阿什肯納奇(Shmuel Ashkenasi),伊薩多·汀克曼(Isadore Tinkleman)等大師學習。至今為止, 李偉綱已多次應邀參加坦戈伍德、 萬寶路等重大音樂節的室內樂演出。

李先生還在在1981年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艾薩克斯特恩在中國”中出現。

蔣逸文(小提琴)

小提琴家蔣逸文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專業音樂家庭。6歲開始隨父親蔣雄達學習小提琴。1978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隨克強及韓里教授。17歲與指揮家鄭小瑛及中央歌劇院樂團首次合作在北京公演普羅科菲耶夫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19號。1985年,獲麥克當納·道格拉斯全額獎學金赴美學習。 他的老師們包括塔拉斯·加勃拉(Taras Gabora)和麥克·特里(Michael Tree)。

1990年,在肯·包克斯利(Ken Boxley)基金會的支持下,他到羅格斯大學與瓜奈里四重奏的阿諾德·斯坦哈特(Arnold Steinhardt)繼續深造并獲得碩士學位及藝術家文憑。他其他老師還包括杰拉爾德·普雷(Gérard Poulet)和平卡斯·祖克曼(Pinchas Zuckerman)。作為蒙特利爾國際比賽的獲獎者,蔣逸文曾以獨奏家的身份與蒙特利爾及維多利亞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他在22歲就經常出現在重多國際音樂節。并為中國唱片公司錄音。 作為一名作曲家,他已改編過50多首弦樂四重奏和其他室內樂作品。除了他廣泛的巡演和錄音日程外,蔣先生與他的學生們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他目前任教于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和巴德音樂學院。除此之外,他還是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當不表演,作曲,和教學時,蔣逸文喜歡攝影,美食和葡萄酒。

李宏剛(中提琴)

李宏剛出生于上海。作為家中的長子, 他7歲起就與弟弟李偉剛一齊開始跟隨父母學習小提琴。

1977年, 李宏剛從千余報名者中脫穎而出, 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文革后恢復教學后的首批學生。

之后, 他又在上海音樂學院跟隨俞麗拿教授學習并于1984年被委任為助教。1985年,作為上海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 李宏剛和同伴一起在英國的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大賽中獲第二名。同年畢業于從上海音樂學院, 赴美國繼續在北伊利諾伊大學學習。在美國留學期間, 他先后在北伊利諾伊大學和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和擔任助教工作。他還曾作為獨奏家和上海愛樂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1987年, 他獲得意大利波西亞尼比賽(Paolo Borciani Competition)最佳第二提琴獎, 并獲得一把1757年“德岡巴(DeComble)”小提琴作為獎勵。自1994年起, 李宏剛先生改任上海四重奏的中提琴。

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大提琴)

作為上海四重奏唯一的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出生于夏威夷成長在紐約的哈萊姆區。他的加入使“上海四重奏”呈現出更多元化,更國際性的面貌。薩瓦拉斯先生擁有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士和紐約州立大學音樂碩士學位, 他先后師從勞倫斯·萊瑟(Laurence Lesser)和提摩西·艾迪(Timothy Eddy), 之后作為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活躍于美國國內各大音樂節。

薩瓦拉斯先生曾在里士滿大學任教,現為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約翰J.卡利音樂學院的大提琴教授。此外,他還在上海和中央音樂學院做客座教授。 薩瓦拉斯先生的家庭可以在被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紀錄片“小奇跡”和由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電影“弦動我心”中看到。他是一位國際追捧的室內音樂家和教育家。

“演奏充滿壓迫感,精彩而具啟發性。”---《華盛頓郵報》評論

上海四重奏以其充滿激情的演奏,驚人的技巧和跨文化的創造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樂壇最具有號召力的四重奏團體之一。他們的演出風格優雅,柔和了東方音樂的細膩與西方作品在情感上的廣度;無論是傳統中國民間音樂,還是西方古典樂名作,亦或是現代先鋒作品,他們都游刃有余。

上海四重奏于1983年成立于上海音樂學院,與世界上最知名的藝術家有過合作,并定前往歐洲、北美和亞洲的主要音樂中心舉行巡演。最近他們參加過首爾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法國帕布羅·卡薩爾斯音樂節、波蘭貝多芬音樂節、亞美尼亞耶烈萬音樂節、哥倫比亞卡塔赫納國際音樂節,并在北美各地的諸多音樂廳演出。該團在卡內基音樂廳與樂隊有過同臺演出,并舉辦過多長室內演奏會。2006年,他們在卡內基音樂廳的艾薩克·斯特恩大廳,首演了伊藤琢磨(Takuma Itoh)為四重奏和樂隊所作的協奏曲。與他們合作過的知名音樂家包括:東京四重奏、茱莉亞四重奏、瓜內利四重奏、馬友友、林恩·哈雷爾、梅納海姆·普萊斯勒、彼得·塞爾金、讓-伊夫·蒂博代、吳蠻和香緹克利兒合唱團等,演出舞臺遍及北美各地的頂尖室內樂音樂節(如圣達菲和渥太華音樂節)。

很長時間以來,上海四重奏一直是現代作品的先鋒演奏團體,并善于融合東西方的音樂。他們委托并首次演過洛威爾·利伯曼、塞巴斯蒂安·科瑞爾、梁雷、馬克·尼庫格和周龍的作品。2011/12樂季,他們與鋼琴家彼得·塞爾金一桶首演了盛宗亮《為鋼琴五重奏所作的隨想舞曲》,以及由斯蒂芬·普斯曼所作的鋼琴五重奏《甜蜜組曲》。2012年9月,他們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與米羅四重奏合作,首演了丹·韋爾徹爾為雙四重奏所作的《穆斯的戰爭》。2013年,上海四重奏為慶祝成立三十周年,首演了韓國作曲家Jeajoon Ryu《為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樂團所作的協奏曲》。

2008/2009月季,上海四重奏在慶祝其建團25周年期間,以幾首世界首演的曲目展現其寬廣的藝術及文化視野。作品來自三大洲的作曲家,包括:潘德列茨基第三弦樂四重奏《夾在空白日記中的樹葉》、陳怡的《美之歷程》、爵士鋼琴家迪克·海曼的弦樂四重奏以及馮偉君的第二弦樂四重奏。其中,潘德列茨基的作品首演于為慶祝作曲家七十五歲生日在波蘭舉行的專場音樂會;其后他們前往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舉辦了該作的美國首演,還在里士滿大學的莫德林中心等地演奏了此曲。在2013年11月,他們為慶祝作曲家八十大壽,將再度前往波蘭演奏這首弦樂四重奏。陳怡的《美之歷程》為上海四重奏和香緹克利兒合唱團共同委托所作,首演于舊金山,后在坦格伍德、拉維尼亞、北京和上海都有演出。

上海四重奏有位數三十多張的豐厚錄音,包括:與魯道夫·布赫賓德合作的舒曼和德沃夏克鋼琴五重奏,及周龍《為弦樂四重奏和管弦樂團所作的唐詩》(與新加坡交響樂團合作錄制與BIS廠牌)等。Delos公司在2003年發行了上海四重奏迄今最銷量的專輯《中國歌謠》,是由蔣逸文改編的一組中國名曲,靈感來自蔣對幼年時期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回憶。上海四重奏在Camerata廠牌錄制過全套貝多芬四重奏,這個由七張CD組成的錄音項目于2009年圓滿完成。

除此以外,上海四重奏還參與過豐富多樣的媒體項目,如他們在伍迪·艾倫的電影《雙生美蓮達》中客串表演過巴托克的第四弦樂四重奏,還參演過PBS電視臺的系列片《偉大的演出》。小提琴手李偉剛曾出現在紀錄片《毛澤東到莫扎特:斯特恩在中國》中;而由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于1999年上映的電影《弦動心動》,其故事來自于大提琴手尼古拉斯·薩瓦拉斯的家庭生活。

上海四重奏團目前是新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駐團四重奏,也是上海交響樂團的駐團合奏團。他們還出任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職務。

貝多芬:A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號第5首

I 快板

II 小步舞曲

III 如歌的行板

IV 快板

拉威爾:《F大調弦樂四重奏》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非常可愛地

第二樂章:非常活潑且很有節奏地

第三樂章:非常慢地

第四樂章:活潑且激動地

《A大調鋼琴五重奏》(Op.81)在德沃夏克的眾多作品中,算是德沃夏克表現民族風格與精神最貼切又直接的創作之一。此作品創作于1887年,那一年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家鄉,也就是距離布拉格約五十幾公里的Vysoka渡過一段快樂的時光,或許是這段日子勾起了他對自己家鄉民族更深刻的感受,所以這首充滿著對國家民族深切情感的作品便誕生了。

全曲四個樂章主要采用的仍是來自德意志浪漫派式之語法,其中除了二、三樂章明顯地借用特殊的民族音樂外,全曲的整體呈現依然是標準的西歐體系產物,也因此當這首五重奏清楚地流露出民族色彩強烈的樂音之時,更不得不令人感佩德沃夏克的功力:即以西歐絕對音樂的語法方式,展露出全面性的民族音樂風格。

第一樂章采標準的奏鳴曲式,音樂語法亦是德意志式的浪漫。其中較特別的是兩主題的旋律皆具有民謠或民族舞蹈的味道,但是基本上旋律線的表現依然不脫西方浪漫的句型。而德沃夏克的捷克民族式熱情更是從一開始便明顯展露,尤其在五重奏的五個聲部里更是竭進所能的要宣揚出來。

第二樂章Dumka,是一種悲歌,源于烏克蘭與波蘭的民族音樂,是一種交替于緩慢敘事性段落與流暢熱情快板間的音樂,在這個樂章里德沃夏克將這一樂章詮釋為民族舞蹈音樂的樣式。此外,或許是德沃夏克對Dumka這種風味的民族音樂情有獨鐘,他另外有一首著名的鋼琴三重奏OP. 90甚至還稱為Dumka Trio。

第三樂章是一首精彩的詼諧曲,采用的是一種稱作是富瑞安舞曲(Furiant)的音樂形態。Furiant是波西米亞的民族舞蹈音樂,主要由活潑的快板與中間較溫和的旋律段交替而成。在這里德沃夏克讓第三樂章呈現出極度愉悅的舞蹈精神,一幅鄉村歡樂的舞蹈氣氛似乎歷歷在目了。

第四樂章是一回旋曲,或不完整的奏鳴曲式。導奏后的快板第一主題具有舞蹈音樂的性格,是一個較熱情的主題。第二主題開頭的節奏模式又是民族舞曲的象征。全樂章展現出一股澎派洶涌的東歐民族精神。

——節摘自PF Wonderland:Introductions for Musical Works 作者:陳佩玢(Pei-Fen Chen)

溫馨提示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上海四重奏  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  盛原古典浪漫音樂會門票

在線評論

網友評論:

姓 名:
標 題:

登錄(您對此票品有任何疑問請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提交評論

配送說明

> 送貨上門
> 上門自取

支付寶支付 網銀支付

演出票首頁 | 關于我們 | 業務聯系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新聞動態 | 過期票品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華普花園D座504室 郵政編碼:100012
版權所有 @ 2012 票務中國在線 京ICP備05060055號 京ICP證12047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10018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