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飚
李飚作為世界音樂舞臺上為數不多的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以他對打擊樂獨奏的獨特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世界范圍里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
李飚出生于中國南京,五歲開始學習音樂。1982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打擊樂器。1988年畢業時,作為中國首位公派打擊樂學生,被文化部選送到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隨斯留基業夫教授學習。畢業時,獲俄羅斯國家一級音樂碩士文憑。1995年,獲德國國家文化基金會獎學金,并在慕尼黑國立音樂學院彼得o薩德羅教授指導下完成大師文憑。學生時期,他曾在許多音樂比賽中獲獎,包括第一屆國際達布雷申打擊樂比賽銀獎。他是首位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的華人打擊樂演奏家。
李飚曾在諸多世界著名音樂節中獨奏演出,并同世界上許多樂團成功合作,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維羅納歌劇院、捷克愛樂樂團、里昂愛樂樂團、北德廣播樂團,法國蒙佩列爾歌劇院、葡萄牙古本江交響樂團,馬賽愛樂樂團,意大利托斯卡尼尼交響樂團,匈牙利李斯特室內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波蘭廣播交響樂團、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澳門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等。合作的指揮家包括:姆斯基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勞倫斯·福斯特、喬納森·諾特等,演出足跡踏遍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李飚多次在歐洲最影響的古典音樂專欄節目"重視古典音樂"中演奏打擊樂協奏曲,百代(EMI)、Teldec等著名公司錄制了他的唱片。應中央音樂學院邀請,李飚于2003年成為該校打擊樂教授,2006年被柏林漢斯-埃斯勒國立音樂學院聘為打擊樂教授,成為第一位在世界頂級音樂學府擔任教授的華人打擊樂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應邀進行表演和閉幕式的音樂前期錄音, 2008和2009年,李飚帶領其打擊樂團在完成中國12個城市巡演。2009年4月-5月,李飚在歐洲的8個國家演出32場音樂會,被國際輿論稱為了一次跨時代的巡回演出。
2008年,李飚榮獲奔馳汽車-AMG-生活雜志"國家精神創造者榮譽獎",2009年榮獲《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年度人物"。
從2010年開始,李飚受邀擔任梅賽德斯-奔馳國際音樂節和中國國家大劇院國際打擊樂節音樂總監。
2012-13年李飚的主要演出包括了同大師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和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歐洲巡演、同倫敦愛樂樂團的2012倫敦奧運會音樂會、與李飚打擊樂團在歐洲和亞洲的巡演,2012年梅賽德斯-奔馳國際音樂節和國家大劇院國際打擊樂節以及在歐洲的許多著名音樂節上的音樂會。
2014年5-6月,李飚與他的打擊樂團首次踏入南美舞臺,并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巡演,此次巡演貫穿南美眾多著名劇院,從烏拉圭國家劇院,智利圣地亞哥國家劇院,巴西里約市立劇院,再到有著世界三大劇院之一的阿根廷科隆大劇院,巴西圣保羅音樂廳和哥倫比亞波哥大市立劇院。樂團所到之處均座無虛席,受到南美聽眾的熱情追捧。
劉恒
劉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聲部聲部長,中國打擊樂協會常務理事,德國MEINL打擊樂、MEINL镲片國際代言人,"漢旗"鼓棒代言人。
劉恒自幼隨父親西安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劉亞光學習打擊樂,于200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大學,先后師從劉剛教授,李飚教授,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8歲時,劉恒已經榮獲了"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專業青年組第一名。2014年,劉恒受"意大利國際打擊樂比賽"邀請,擔任打擊樂評委,并舉辦大師班以及專場音樂會。
現如今,劉恒已經出版發行了兩張專輯:《打擊樂夢想家-劉恒西洋打擊樂音樂會》以及與著名鼓手李彥超組成的"黑超二重奏"發行的原創專輯《鼓.達人》,并在《音樂周報》開設個人專欄"劉恒說樂"。
劉恒以打擊樂演奏家的身份,足跡遍及世界各大音樂節。其中包括意大利國際打擊樂比賽及藝術節,希臘國際打擊樂比賽及藝術節,國家大劇院國際打擊樂節,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爵士上海音樂節,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等。
同時,劉恒以創作20余首打擊樂曲目,如打擊樂重奏《印象》、《回憶》,打擊樂與電子音樂《Delay》、《Percumotion》,打擊樂獨奏《戲中人》、《詩》等。
作為跨界打擊樂演奏家,劉恒也是著名音樂人陶喆的御用打擊樂,與陶喆、莫文蔚、常石磊、袁婭維、李偲菘、李偉菘、老狼等著名音樂人合作演出并參與音樂制作。
譚小棠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科教研室副教授。作為當今樂壇活躍的鋼琴家,他的足跡遍及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波蘭、葡萄牙、摩洛哥等以及中國各大城市,成功與德國斑貝格交響樂團、日本愛樂樂團、東京城市愛樂樂團、日本仙臺愛樂樂團、摩洛哥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
譚小棠應邀參加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和大型音樂活動。在法國RAVEL 音樂節、 法國DU PAYS BRIARD音樂節、德國MEISSEN 鋼琴音樂節、日本SENDAI古典音樂節上舉行獨奏與協奏音樂會,并多次為法國國家電臺(RADIO FRANCE)、德國巴伐利亞廣播(BAYERISCHER RUNDFUNK)、日本電視臺及知名古典音樂雜志和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音樂節目。
2011全球發行了由瑞士TUDOR唱片公司出版,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錄音制作的個人CD唱片專輯。
1979年出生于北京的譚小棠,5歲接觸鋼琴,他先后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和法國高等師范音樂學院,獲得大師級文憑和演奏家文憑,師從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教授、楊峻教授,世界著名鋼琴大師Gerhard Oppitz教授和Marian Rybicki教授。2002年獲中國最隆重的鋼琴賽事"金鐘獎鋼琴比賽"第一名。2004年獲得"第二屆日本仙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并被授予法國大使榮譽獎和觀眾獎;并且,在這個高難度的國際大賽中, 他憑借精湛的演奏技藝和所體現的對交響樂團良好的駕馭能力,博得觀眾和評委的一致贊譽。2005年12月他再次獲得法國巴黎"ANIMATO 國際青年鋼琴家邀請賽"第一名及觀眾獎。2008年,譚小棠榮幸地為北京奧運會錄制了主題曲《我和你》和《五環旗》的鋼琴部分,為奧運奉獻音樂和熱情。
趙聆
世家鋼琴演奏家,博士,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施坦威藝術家。
德國慕尼黑戲劇音樂學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鋼琴博士和第一位在該院鋼琴教學領域中任職十余年的中國人,法國CZIFFRA國際鋼琴大賽的和多項榮譽的獲獎者。
自幼隨父母--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趙屏國教授學習鋼琴。在附小、附中、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就讀時,先后師從凌遠、郭志鴻、周廣仁三位泰斗。
著名鋼琴大師米蘭開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愛徒,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 Franz Massinger教授的得意弟子。
在德國十余年間,不斷得到Franz Massinger、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Leon Fleisher、Hans Laygraf的珍貴教授,深得中西方教學演奏精髓。
趙聆活躍在國際舞臺,錄制多張個人專輯,她的演奏和音樂會錄音經常在歐洲電臺中播出。
德國晚報稱她的演奏"聲音精致、溫暖而華麗,音樂細膩引人入勝,把聽眾帶進忘我的佳境"。德國南德報評價她的演奏"充滿強烈的表現力和說服力,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色彩演奏"。
節目單
1.《西班牙狂想曲》雙鋼琴和雙打擊樂版本
原作曲: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打擊樂編曲:彼得·薩德羅(Peter Sadlo)
2. 《雙人華彩 》
雙打擊樂編曲:安迪·帕佩(Andy Pape)
休息
1.《鵝媽媽組曲》雙鋼琴和雙打擊樂版本
原作曲: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打擊樂編曲:彼得·薩德羅(Peter Sadlo)
2.《"西區故事"交響舞曲》 雙鋼琴與雙打擊樂版
作曲:萊昂納多·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雙鋼琴改編:約翰·馬斯托(John Musto)
打擊樂改編:李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