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人員
張維良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竹笛學會會長、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2011年榮獲北京“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2010年榮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民族器樂教學團隊”帶頭人稱號;2010年,作品《花泣》榮獲文化部全國器樂作品創作比賽優秀獎;2003年創作的《竹夢》音樂獲全國舞蹈大賽音樂創作一等獎;2002年古箏與電子音樂《滄浪秋吟》獲中央電視臺“新光獎”一等獎;2002年榮獲北京市“德藝雙馨”獎;2001年舞蹈《緣》獲俄羅斯世界舞蹈比賽金獎(擔任音樂創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獲中國電視舞蹈比賽一等獎(擔任音樂創作);《簫的世界》榮獲中國唱片金唱片獎;笛子獨奏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三等獎;1987年參加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獲一等獎;1982年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笛子組)第一名;2008年擔任29屆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創作。
發表專著:《竹笛藝術研究》、《竹笛教程——五聲音階訓練》、《竹笛教程——圓滑音訓練》、《笛子演奏》、《法簫演奏法》、《簫曲集》、《笛簫與箏曲譜20首》、《二十世紀笛子名曲集》、《笛子考級教材》。發表論文:《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張維良談中國音樂發展》、《笛子呼吸理論及實踐》、《馮子存的笛子藝術及風格》、《關于藝術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余篇。
唱片專集:《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花泣》、《殤》、《別夢》、《喜相逢》、《問情》、《天幻簫音》、《問天》、《醉笛》、《茶雨》、《紅葉》、《茶禪一味》、《茶詩》、《牧民新歌》、《蝴蝶夢》、《鷹之戀》創作各類作品百余首。
演出團體
中國竹笛樂團
中國竹笛樂團隸屬于中國音樂學院笛簫藝術研究中心,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竹笛藝術表演發展的需要,不斷提升竹笛創作和表演水平。
中國竹笛樂團,是為從事竹笛樂器的表演、創作以及理論研究的實踐基地。尤其鼓勵優秀的年輕演奏家,能夠在竹笛器樂創作和表演領域不斷創新、提升才能。
這個平臺上,不同風格、流派特征的竹笛演奏家,都可以展示才藝、彰顯其觀念;不同風格的作曲家,在竹笛創作領域中,利用這個平臺,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歡迎從事理論的、表演的優秀音樂家,能以其研究成果支持竹笛樂團的實踐,不斷總結、探索竹笛藝術發展的經驗、規律,以及不同風格、流派的特點,以此促進竹笛與更廣泛的國內外音樂家進行交流。
竹笛樂器自古以來一直作為戲曲伴奏和樂隊領奏,獨奏形式在20世紀中葉才形成。老一輩笛家馮子存、劉管樂、趙松庭和陸春齡等,將竹笛藝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同時代、不同的區域,也形成了多種風格的竹笛作品,特別是近、當代以來,創作、改編的的笛曲作品,在竹笛樂團的建設方面還是空白,尤其是多聲部進行還處在萌芽階段,竹笛樂團將在此作出大膽的探索與嘗試,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風格的多樣化方面,可謂是五彩繽紛。中國竹笛器樂,正是在繼承和創新兩端保持必要的張力而不斷發展的歷史。
中國竹笛樂團以前瞻的眼光,立足當代,謀求發展。意在不斷拓寬竹笛器樂的創作、表現空間,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對創作、表演的風格特色進行合理的審視,同時提煉和歸納器樂演奏和技能訓練的經驗,使竹笛器樂的發展不斷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在新的時代探尋竹笛器樂合奏形式的多種可能性。
TAGS: 張維良獨奏音樂會門票 張維良獨奏音樂會 張維良獨奏音樂會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