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不在于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而是人越來越像機器……”- 卡爾·馬克思
溫暖大半個地球 2015愛丁堡藝術節(jié)戲劇精品
英國1927劇團王者歸來
《上街的動物和孩子們》原班人馬 -《機器人魔像》
愛丁堡精品戲劇—英國1927劇院《機器人魔像》Golem by 1927 Britain
Golem by 1927 Britain
愛丁堡精品戲劇,探索人類和機器人的終極關系
戲劇表演和音樂、手工動漫、粘土動畫及影像同步呈現(xiàn)
聯(lián)合制作:英國1927劇團、倫敦新維克劇院、巴黎市立劇院、奧地利薩爾斯堡藝術節(jié)
首演:2014年8月奧地利薩爾斯堡藝術節(jié)
英國1927劇團《機器人魔像》
在技術和市場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未來,機器人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和機器人相比,人類的劣勢十分明顯,低效、昂貴也更容易犯錯誤。技術達到了超越人類控制的臨界點,有了獨立意志的機器人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在人和機器交織纏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我們的生活何去何從?
《機器人魔像》根據(jù)本世紀初捷克作家古斯塔夫·梅林克暢銷書改編,由1927劇團《上街的動物和孩子們》原班人馬創(chuàng)作,以戲劇表演和音樂、手工動漫、粘土動畫及影像的同步呈現(xiàn) 講述黑色科幻故事,2014 年奧地利薩爾茲堡藝術節(jié)首演獲得巨大反響。
魔像(Golem)是猶太民間傳說中的人物,意為用黏土做成的有生命的人偶,相傳只要將寫上神秘文字的紙條放進它口中,它便會像活人一般動起來,任憑差遣。它也是《科學怪人》故事靈感,形象化了人類害怕被人造世界反制的不安。1927 劇團受魔像的古老傳說啟發(fā),將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某天主角羅伯特·羅伯遜買了只人形機器人魔像,由它打理大小事,生活變得輕松自在又拉風,但一切漸漸起了變化……
獲獎介紹
-英國倫敦藝穗節(jié)最佳作品
-英國OFFIE最佳娛樂獎
-英國彼得·布魯克空間最佳劇團
-英國全英戲劇獎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jié)先鋒天使獎
-英國倫敦藝穗節(jié)一等獎
-英國格拉斯哥艾啟思·布雷克獎
-英國卡洛·坦博爾獎
-美國紐約戲劇協(xié)會獨特戲劇體驗獎
-美國紐約戲劇協(xié)會投影和動漫獎
-澳大利亞綠屋獎
英國1927劇團
1927劇團是英國戲劇新銳的佼佼者,倫敦著名新維克劇院的駐院劇團,長于以黑色幽默針砭時弊,作品以戲劇、電影、動漫和音樂的完美混搭創(chuàng)造出電影般的魔幻效果,被泰晤士報譽為令人震驚的天才,曾橫掃愛丁堡藝穗節(jié)4項大奬,并獲紐約戲劇協(xié)會奬和澳大利亞綠屋奬提名。
2005年,集編、導、演于一身的蘇珊·安德拉德和動畫家保羅·巴利特在倫敦創(chuàng)立1927劇團,演出主要在卡巴萊場所、喜劇俱樂部等。2007年,《邪惡和深藍色的海》在愛丁堡藝術節(jié)一炮而紅,獲得五項英國戲劇大獎(全英戲劇獎、愛丁堡藝術節(jié)先鋒天使獎、倫敦藝穗節(jié)一等獎、格拉斯哥艾啟思·布雷克獎和卡洛·坦博爾獎)。1927劇團從此成為英國新銳戲劇的領軍者,粉絲跨越戲劇、電影、動漫等多個領域。
2010年,劇團的第二部作品《上街的動物和孩子們》在悉尼歌劇院首演。《上街的動物和孩子們》在英國國家劇院兩個演出季的演出票均售罄,被英國媒體評為2011年倫敦西區(qū)以外最佳作品,獲得倫敦《標準晚報》兩項大獎。2011-2014年期間,《上街的動物和孩子們》在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比利時、中國、克羅地亞、丹麥、法國、格魯吉亞、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約旦、拉脫維亞、馬耳他、新西蘭、尼日利亞、俄羅斯、西班牙、瑞士、阿聯(lián)酋和烏克蘭等2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80個劇場演出了500余場。2012年,1927劇團和德國喜歌劇院合作創(chuàng)作了《魔笛》,獲2013年兩項歌劇大獎。《機器人魔像》是劇團的第四部作品,于2014年8月在奧地利薩爾斯堡藝術節(jié)首演。
觀眾微博
“期待啊!1927劇團的演出太太太好看了”
“有點文藝,帶點幻想,些許童真,永遠孤獨。”
“真有腔調(diào)!舞臺充滿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整劇嚴謹,過渡自然,寓意深刻,結(jié)尾優(yōu)雅而精彩。英式的幽默讓人莞爾、會心,即便笑也不會失去紳士風度。”
“讓漫畫書在舞臺上動了起來!英國1927劇團的演員能讓觀眾從開場第一分鐘感受到他們對戲劇的熱情...現(xiàn)實與理想的撞擊濃縮在不到兩個小時的音樂、歌聲與影像里,黑暗中依舊美得很絢爛!”
“蒂姆波頓式的影像風格其實只是外面的那層皮,從里卻可嗅到莎士比亞的味道。”
媒體評論
“俄羅斯繪畫大師亞歷山大·羅德琴科和美國導演蒂姆·波頓、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和德國導演佛列茲?朗、二十世紀初無聲電影和二十一世紀漫畫小說的結(jié)合,讓人驚掉下巴的睿智,對社會問題的前瞻性寓言。”
--- 英國《衛(wèi)報》
“出色的表演和現(xiàn)場音樂,美輪美奐的動漫影片背景,醇厚的文化鄉(xiāng)愁,犀利的后現(xiàn)代主義光芒,現(xiàn)實生活的超現(xiàn)實主義演繹。”
--- 英國《蘇格蘭人》
“經(jīng)濟衰退期的時令文化杰作,集卡巴萊歌舞、無聲電影、黑色幽默和羅爾德·達爾式冷酷于一身,精準獨到把握社會問題,鋼琴奏出的背景音樂前衛(wèi)優(yōu)雅。”
---美國《先驅(q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