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邁克·弗雷恩
導演:王曉鷹
劇情簡介:
白色的橢圓形舞臺,白色的墻壁,嵌在白色墻壁里可以隨時打開的兩扇門。
這兩扇門隔開了兩個世界,門外是金色的白樺林,那是人的世界;門內是白色的冥界,靈魂游走聚首之地。
一株枯索的白樺樹,三只象牙般潔白的椅子,三個死后聚首的靈魂。
海森堡、玻爾及瑪格麗特的亡魂重聚在一起,談論1941年的戰爭,談論哥本哈根9月的一個雨夜,挪威滑雪場的比賽,納粹德國的核反應堆,同盟國正在研制的原子彈;談論量子、粒子、鈾裂變和測不準原理,談論貝多芬、巴赫的鋼琴曲;談論戰爭時期個人為國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原子彈爆炸后城市里狼藉扭曲的尸體。原子彈的研制和爆炸使兩位物理大師深陷精神地獄,他們背負道義的重壓難以解脫。因為房間里被安裝竊聽器,他們的談話無法展開無法深入。這次神秘的會見對以后的原子彈研究和制造,對以后的戰爭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海森堡到底跟玻爾說了什么,他們的亡魂無法說清楚。
“哥本哈根會見”被三個幽靈演繹了4次,每一次都提出不同的可能性。他們不斷地重回1941年的傍晚,面對當年的困惑,但結果總是陷于迷霧,直到最后都沒能找到確切的答案。
這就是《哥本哈根》。
邁克·弗雷恩科學劇《哥本哈根》試圖解開物理大師海森堡1941年去哥本哈根拜訪老師玻爾所留下的歷史謎團。橫跨科學與藝術之間,關于原子彈制造由此產生的心靈痛苦,以及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懷和對人類前途擔憂的意味,帶有鮮明象征性。
王曉鷹說:《哥本哈根》對戲劇觀眾是個挑戰。“這部戲沒有正常邏輯的時空概念,沒有時間線狀連貫性,全劇呈現出破碎、斷續、顛倒、重復的狀態。觀眾習慣或者認定戲劇應該有的線性情節、邏輯和線性人物發展都消失了。”
王曉鷹把《哥本哈根》的創作看成是對“非娛樂性快感”的一次深度體驗。在小劇場的白色橢圓形舞臺上,表演三個幽靈的三個演員在舞臺燈光亮起時就開始內心獨白。主演過話劇《和氏璧》、《唐璜》、《死里逃生》的梁國慶扮演海森堡,主演過話劇《第十二夜》、《老婦還鄉》的何瑜扮演玻爾,主演過《高加索灰闌記》、《屋外有花園》和《渴望》的楊青扮演玻爾夫人瑪格麗特,他們尋找、回憶、思辯,不斷回到前生,回到往昔,求證他們想要的答案。
注:中國國家話劇院話劇《哥本哈根》已出票,敬請訂購!
TAGS: 中國國家話劇院 話劇 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