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酷的愛情喜劇|《嘿,是我》
熱評愛情喜劇《嘿,是我》,猴年開運來襲!
觀眾說:
“很喜歡結尾的高潮,來得夠味夠刺激!”
——蠟筆大葵
“喜劇化的語言下有拷問靈魂的深度,表演也極具感染力。一個作家來到他筆下的世界里,與自己筆下的女人對話,激辯又相愛, “我”寫著“你”,“你”也充實著“我”,我們是彼此的‘上帝’。我看著,痛并快樂著……”
——高歌
“話劇非常贊!結束后我向一個女孩表白了!她同意啦!”
——大毛魔李果
專家說:
“創意假定結構、超現實卻無縫對接都市生活,縱深舞臺空間,多重人性剖析,導演風格更時尚新潮喜感,更文藝也更作者化。”
——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導演(祖紀妍)調度很有章法,人物結構清晰。”
——田沁鑫(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
“借鑒電影的表現手法,體現了導演的專業修養和素質,成熟、有深度。”
——顧春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話劇《嘿,是我》
【故事簡介】
一個女人,一個房間。
一聲門鈴,一個男人。
分明是初次見面,卻又仿佛相識多年。
他:"嘿,是我!"
她:"啊,是你?"
他是她的創造者,她是他的筆下人。
他洞悉她最隱秘的過去和最壓抑的欲望;
她充溢著他拯救自我困境的幻想和希冀。
他們相愛了,
像所有同病相憐和惺惺相惜的人們一樣。
他說:男人對女人的愛情來自性欲;
她說:喜歡和愛情之間差了一百多個一夜情。
他以為自己是世界的正面,在他眼里生活是一出悲劇。
她接受自己是世界的反面,在她眼里生活是一場喜劇。
但其實,世界是一個綿延的莫比烏斯環,
不分正反,也沒有善惡,甚至缺乏對錯。
生活亦無口才也沒有深度。
他的槍口對準了她。
究竟誰是誰的上帝?
我們都在別人的故事里演著自己的戲。
話劇《嘿,是我》
觀劇指南
1、本劇適合談過戀愛和想談戀愛的人,反正分手和明天,不知道誰來的更早一些。
2、觀看本劇前,請熟讀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論、尼采日神酒神精神以及孟京輝話劇,以免暴露智商。當然,是玩笑。
3、失戀過一次的人更容易找出劇中兇手。
4、大笑時請不要拍錯別人大腿。
5、孤獨不是一種病,花樣作死的一百種方式沒有一款適合你。
話劇《嘿,是我》
【導演簡介】
祖紀妍,青年導演,編劇,影評人,國家藝術基金獲得者。江湖人稱“祖爺”,最有潛力的青年女導演,畢業于北京大學。導演風格獨特,追求文本的深度和韻律感,擅長色彩與光影的使用和在舞臺上實現立體化的視覺觀感,試圖實現“電影對戲劇”的反哺。
代表作:
《早安,媽媽》 導演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北京青年戲劇節展演,全國巡演40余場
《伊斯坦布爾之夜》 編劇、導演 戲文杯劇本大賽一等獎,國際女性戲劇節展演。
【導演闡釋】
這個故事最原初是來自于“莫比烏斯環”的概念。按照常識,所有的紙都會有兩面,但在莫比烏斯環中,卻會出現不經意間的逆轉——世界只由一個扭曲的平面構成,就像我們的生活。生活中,我們以為萬事萬物都存在二元對立的雙方,要么是相輔相成,要么是相互對抗,但其實生活往往只是一片混沌的漩渦。沒有正與反,對與錯,善與惡,有的只是不同角度的不同切片。沒有人能夠一窺生活的全貌,無論是理想與現實,還是存在與虛無,亦或是信仰與實在,可能都只是一個無頭無尾、無正無反充滿不可知的莫比烏斯環。那用什么樣的故事才能最恰當地表達這樣一個理念呢?當然是愛情故事。愛情中沒有絕對的你和我,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絕對的真理,也沒有絕對的謬誤,有的只有心靈的感受和個體的見解。每個人在這個愛情故事中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當我們看到臺上的兩個角色深陷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漩渦,看到臺上的一男一女流落真實與幻覺的荒漠,也許我們會以更開闊的視角反觀我們的生活。
話劇《嘿,是我》
【主演】
郝蕊 飾演 女人
優秀青年演員,戲劇作品:《芳心之罪》《浮城游生》《斯德哥爾摩冒險家》《忐忑》《暴虐伯爵》《黑暗》《夜班》《假象》《我愛×××》《活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息》等;電視劇作品:《紅色》
陰珉 飾演 男人
優秀青年演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影視表演專業。代表作品:《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飾演瓦斯科夫,《仲夏夜之夢》飾演伯頓,《濱河大道》飾演作家吉姆,《早安媽媽》飾演兒子,畢業大戲《父親》父親楊萬山,《笨蛋晚宴》飾演笨蛋弗朗索瓦比弄,《帽子戲法》飾演小球員吳磊。
話劇《嘿,是我》
【主創陣容】
出品人:吳杉
導演/編劇:祖紀妍
監制:毛向
制作人:吳杉
舞美設計:李斌
燈光設計:羅巍
舞臺監督:杜曉瑜
視覺設計:吳一婷
漫畫造型:牛小牛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