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甘醇》是一部輕歌劇,廣為流傳卻不易歸類;它很精致脆弱,需要以誘惑力和輕快來展示它的魅力;它需要想象和夢幻使它鮮活起來,因為過于現實會使它變得沉重。
我們的制作中要忠實原劇本(約19世紀中葉的鄉村,鄉村的簡樸,土地租戶的富有,吹牛的士兵,賣媚藥的商人),但是所有的表演要在一個夢幻的空間中完成,不要沉重,可以從19世紀的傳統中得到靈感。
這個典型的民間傳統可以用所有的表演體現出來:每個舞臺場景都要用幻想中的大的實體表現出來,以便直接展示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并且創造游戲般的輕松的氣氛,這正是舞臺需要的。
這個故事中,人物沒有確切的心理變化發展過程,所以他們之間的相互所用都是以幻想來體現的,服裝也是這樣,要以19世紀的服裝樣式為基礎,但要用細節和質地與極端的現實主義區分開來。
導演對演員的調度將會很流暢的表達,以便所有的觀眾,即使對情節不夠熟悉,也能很容易明白,跟隨其發展,參與到內莫里諾癡心追求阿迪娜的故事中來,直到有情人終成眷屬。
精彩看點一:本屆歌劇唯一一部喜歌劇
喜歌劇又稱“諧歌劇”,盛行于十八世紀。題材取自日常生活,音樂風格輕快幽默。《愛之甘醇》的故事發生在意大利鄉間,圍繞著兩個互相愛慕的年輕人以及一個賣藥郎中進行的描述。本屆歌劇節雖然包含《卡門》、《茶花女》這些曠世巨作、也包含《青春之歌》、《太陽雪》這樣的民族歌劇,但是歌劇作為能給人們藝術生活帶來快樂的重要藝術形式,是絕對不能缺少著名喜歌劇的項目。《愛之甘醇》是意大利喜歌劇中最為著名的劇目之一,劇中穿插大量喜劇情節,定能為廣大觀眾帶來更多歡笑,相信這部《愛之甘醇》能為2010國家大劇院第二屆歌劇節帶來不少歡樂的氣氛。
精彩看點二:中國首演劇目,多尼采蒂喜歌劇代表作品
喜歌劇《愛的甘醇》保持著意大利喜歌劇的傳統風格,代表著多尼采蒂的鮮明的個人風格,《愛之甘醇》中的人民形象色彩鮮明,表現了生氣勃勃的樂觀主義精神,并與民族、民間戲劇傳統有深刻的聯系。多尼采蒂作品的聲樂風格,豐富了由羅西尼和貝利尼推至流行市場的美聲歌劇基礎。
更具意義的是,大劇院在本次歌劇節所制作的劇目《愛之甘醇》是中國首演!在意大利歌劇廣泛被國內歌劇愛好者接受的今天,盡管已經上演過眾多國際知名的劇目。但是這部代表多尼采蒂喜歌劇風格的代表作品從來沒有被人搬到中國的劇院,這對于文化交流如此頻繁的時代來講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2010年6月25日便是這位偉大劇目在中國的首演之日,更是載入史冊的一場演出。
精彩看點三:不出北京便能欣賞到純正“意大利原版喜歌劇”
為了這部名劇在中國首演的成功,國家大劇院花費巨資邀請到了“純正”意大利主創制作班底。本劇將以完全“移植”的形式,從燈光、舞美、導演、主演等多方面將意大利最頂尖的藝術家和主創人員帶到國家大劇院的歌劇院舞臺。如果說上海世博會是不出國門看世界,那么這部《愛之甘醇》便是不出京城便觀看純正“意大利歌劇”。
精彩看點四:結合意大利新時代創作思維,在繼承中得到新的創作靈感
本劇主創團隊導演、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化裝設計是一支磨合近20年的創作團隊,他們的特點是極具古典和奇幻藝術色彩結合創作的專業隊伍。他們將他們的創作理念和對喜劇的創新思想首次帶入中國境內。給中國觀眾帶來現代、古典融于一身的新歌劇創作思潮。
藝術主創人員
1、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作曲 葛塔諾·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
2、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 ——指揮 呂嘉(Lu Jia)
3、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 ——導演 弗朗哥·里帕迪米亞那 (Franco Ripa di Meana)
4、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 ——舞美設計 愛德華多·桑吉 (Edoardo Sanchi)美術學院教授舞美設計。2008年至2009年在卡拉拉美術學院教授舞美設計。
5、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 ——燈光設計 Giuseppe di lorio
6、 國家大劇院版《愛之甘醇》 ——服裝化裝設計 西爾維婭·阿依莫尼諾Silvia Aymonino
7、 國內外演員
迪麗拜爾(dilbar)女高音——阿迪娜
安東尼奧·希拉古薩 Antonino Siragusa 男高音
羅伯特·德坎迪亞 Roberto de Candia 男中音
阿方索·安東尼奧齊 Alfonso Antoniozzi 男中低音
國家大劇院規定:1.2米以下的兒童(兒童項目除外)不允許進場,1.2米以上的兒童照章購票。
TAGS: 國家大劇院版多尼采蒂歌劇 愛之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