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濃郁得讓人看到百年話劇的歷史傳承,清亮得讓人分明看到它體內年輕有力的心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近推出的話劇《駱駝祥子》令人再次感受到經典的力量。這時,距離上一版的公演已有18年,距離這部名作初登舞臺整整50周年。
“虎妞”、“祥子”、“人和車廠”……通過小說、電影與話劇,今天的幾代人都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可以說《駱駝祥子》在情節上已經沒有任何“新鮮”的吸引力。然而,這部基本忠實原著,長達3個小時的新排話劇,依舊緊緊牽引著臺下觀眾的一顰一息,一笑一嘆。 將話劇《駱駝祥子》經典成功“立”在了舞臺上的,是導演、演員與舞美這些話劇工作者。導演對全劇的節奏處理讓3個小時的演出不覺拖沓疲憊。全劇暗流舒沉,小沖突不斷,集中的爆發點則有致散落,平和與不安分交相著,或緊繃或松弛著觀眾的心情。
在導演的調度下,觀眾既能看到某個角色特寫式的白描,比如寒夜叩門的“老馬”、從旁屋走出的“大個子”;又有戲曲中點染意境的寫意,比如通過人走臺轉,雨雪紛飛來表現四季更迭。 與原作有所不同,話劇《駱駝祥子》此次的導演顧威加大了原作中配角們的戲份。“八十一年前的北京,拉洋車的窮哥們兒,他們的人情義氣禮數……”在顧威的導演下,虎妞與祥子成了線索人物,而“大個子”、小順子們在苦難下迸發的尊嚴與力量,成為全劇的重心。 演員的表演離不開環境。
《駱駝祥子》的舞臺設計是純粹的寫實,并通過轉臺不斷更換著情節展開的情境。同一個場景,也因故事進展的不同而做了細微調整。比如虎妞與祥子婚后的小屋,從最初的喜慶到后來的蕭條——處處看得出這是一部“活兒細”的大戲。 此時的社會還造就了小福子、曹先生曹太太、夏太太、阮明等人的。
注:話劇《駱駝祥子》已出票,敬請訂購!
TAGS: 話劇 駱駝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