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歷史最悠久,也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時期,由樂團大提琴手魯道夫·魏因斯海默策劃組成。成立之初為電臺轉播錄制大師格倫克的作品“贊美詩”,這部作品正是為十二把大提琴的編制所作的曲子。來自媒體與大眾的反應十分熱烈,“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自此展開密集的演出行程,更努力拓展演出曲目。1978年在德國的電視節目中,他們演出了新專輯曲目,包括甲殼蟲樂隊的熱門曲“Yesterday”、“St. Louis Blues”等,此類的輕松音樂也成為他們音樂會上的重要曲目。大概沒有別的室內樂器組合能讓人如此低回沉吟、百聽不厭。他們把大提琴的地位推展至一個自己自足的完美樂器的境界。大提琴可以從幽深的低音幽谷往復至悠游展翅的高音域,而大提琴本身這樣多元表現方式的無限性及寬廣的音域和活力,正是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和它的精神領袖魯道夫·維斯海默成功的秘密。
未嘗沒有人嘗試模仿類似的組合,可惜都沒有成功,因為這個室內樂團不只是有十二把大提琴,更有十二位一樣優秀杰出的獨奏家坐在琴后。柏林愛樂以擁有這樣的大提琴同仁為榮。成立30多年,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不斷嘗試超越所有可能的極限,曲目變化多元,不論是列于首選的古典曲目,亦或是改編甲殼蟲樂隊的經典名曲,甚至帶有南美風格的探戈等樂曲,都在十二把大提琴的弓弦之間,呈現出超越原曲的特殊風味。甲殼蟲樂隊的名曲“昨天”在12把弓弦的全新詮釋下,成現出另一種超越原曲、屬于大提琴的特殊風味,堪稱其跨界經典之作。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發行的每張專輯都獲得了非常高的肯定。他們成功地游走在跨界和古典的邊緣,不讓他們的音樂風格受到限制,從巴哈、文藝復興的音樂到最新的哈利波特電影主題曲,乃至邀請柏林愛樂指揮賽門拉圖爵士共同來唱饒舌歌,他們都能展現讓人為之亮起會心一笑的演奏。新專輯中他們更大膽得引用了更多的古典音樂,拉開全片的音樂風格和層次,讓對比顯得更為強烈。改編自卡利西密神劇《耶夫塔》、門德爾頌神劇《伊萊賈》中的合唱段、以及德布西鋼琴前奏曲中的《沉沒的教堂》和威爾第四首圣樂小品中的《圣母頌》等,都讓人耳目一新,即使是最神悉古典音樂曲目的愛樂者,也會為之眼前一亮。而平常不接觸古典音樂的樂迷,則能從這些不受音樂風格限制的改編中,獲得靈感和新音樂型態的沖擊和感動。
“12把大提琴所創造的音樂,簡而言之,就是精彩。”
——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西蒙·拉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