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子》:話劇殼里的京劇魂
2014年創辦于深圳的城市戲劇節,經過三年的運營,深受當地戲劇觀眾的喜愛,觀劇在深圳已逐漸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今年,第三屆城市戲劇節首次走出深圳,將為北京的觀眾獻上一道饕餮藝術盛宴。
本次戲劇節分為"百花深處"及"東棉花"兩個單元,以"我的戲劇節"為口號,意在通過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戲劇作品去滿足不同觀眾的觀演需求,讓更多的都市人走近劇場,并走進劇場。
"東棉花"單元的《網子》將于7月24日至25日亮相世紀壇劇場。該劇在演出中笑點頻出,相當的接地氣,以幽默與感動共存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品味上世紀戲園里的情仇。
故事講述的是本要自尋短見的秋子意外的收養了一個男嬰,并將其帶入梨園行。一心想要男嬰鳴春成為角兒的秋子,替人頂罪,鋃鐺入獄,但終換來將鳴春捧成角兒。但是對一切都毫不知情的鳴春卻再也不能接受他的父親。
講述一個真實戲班后臺
《網子》在話劇的基礎上,融入了不少京劇元素,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主角唱段,無論是京胡嘹亮,還是大鼓悲鳴,都充滿濃郁的京劇特色。劇中演員也是既有話劇演員,也有京劇演員。
該劇的編導、風雷京劇團團長松巖曾說:"以往的劇目,大家看到的都是京劇的前臺,唱念做打,但我們這個戲寫的是后臺發生的故事,要把整個后臺全部展示給觀眾。"松巖舉例道,"比如我們的舞臺布景,力爭讓觀眾看到一個真實戲班后臺的樣貌,包括怎么拜祖師爺,怎么封箱,什么是水牌子等等。我們把這些小的細節都展現給觀眾,觀眾看完就發現,哦,京劇還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
希望吸引青少年觀眾
松巖曾表示,"今年年初我們開始策劃這部劇目,五易其稿,反復排練,就是想把京劇藝術介紹給年輕人,但現在年輕人對京劇的表達形式不太熟悉,而《網子》就是利用話劇的殼,京劇的魂來表現,該劇也將長期市場化運作演出,希望青年觀眾通過觀看能夠更加理解傳統文化藝術的魂和精髓。"
該劇曾在北京上演,不僅得到普通觀眾的認可,也受到戲劇界專家們的肯定。北京戲劇家協會駐會秘書長楊乾武認為:"《網子》的創作回歸現實生活,力圖體現鮮明的時代感以及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舞臺上,讓人看到的是充滿生活氣息的舞臺場景,洋溢著鮮活個性的戲劇人物以及生動、張力極強的舞臺故事。"
《網子》是一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也是一個京劇團的話劇夢,需要觀眾的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