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又名《還魂記》,為傳奇劇本,中國古典名著,由明代戲曲作家湯顯祖作。該劇文詞優美典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昆曲代表作之一,是舞臺常演劇目。
南宋初年,南安太守杜寶,有個聰明美麗的女兒,名喚麗娘。杜家家教甚嚴,又請了個老儒生陳最良教授麗娘誦習詩書,不許擅出閨門一步。一日,杜麗娘背地和春香去后花園玩耍,對著明媚的春光,不禁感慨萬端。她春慵欲眠,夢見一個書生和她在牡丹亭畔的梅花樹下幽會。此后,便念念不忘夢中情人,幾番尋夢,傷感更增,抑郁成疾,不久去世。臨死前,她命春香將一幅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并要死后葬在牡丹亭畔。這時杜寶奉旨升遷,離開南安,遂將后花園改作道觀,命陳最良及石道姑代為看守。
杜麗娘病逝后,一靈不昧,為尋訪夢中才子,上下求索。后得花神、判官之助,許其還魂。
三年后,嶺南秀才柳夢梅游學至南安,投宿觀中,偶游后園,拾得畫像一軸,畫中美女似曾相識,仿佛就是夢中幽會的那位小姐。他以一片癡情,連聲呼喚。后麗娘回生,二人成就了美滿姻緣。
主演:蔡正仁、梁谷音、張洵澎、黎安、沈昳麗、余彬、胡維露、羅晨雪、張莉
演出團體
上海昆劇團
上海昆劇團是國家重點保護和扶持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成立于1978年,首任團長為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現任團長青年昆劇表演藝術家谷好好。
上海昆劇團以保護和傳承昆劇藝術為己任。自建團以來,搶救、整理演出了《活捉》《太白醉寫》《擋馬》《花判》等近300出精品傳統折子戲和《墻頭馬上》《牡丹亭》《長生殿》《邯鄲夢》《爛柯山》《紫釵記》《南柯記》等整本大戲近60部。同時,劇團在致力于藝術繼承的基礎上有效推動新劇目的創作,原創、改編的《司馬相如》《牡丹亭》《長生殿》《血手記》《班昭》《一片桃花紅》《景陽鐘》等劇廣受國內外觀眾好評。連續三次獲文化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和中國戲曲學會獎,曾多次獲中宣部、文化部、中國劇協、中國戲曲學會等授予“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中國戲劇獎、中國昆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藝術獎勵。
上海昆劇團擁有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王芝泉、方洋、計鎮華、劉異龍、張洵澎、張銘榮、張靜嫻、岳美緹、梁谷音、蔡正仁,同時擁有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得主,上海市領軍人才谷好好,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安、吳雙,以及繆斌、沈昳麗、劉潔、倪泓、余彬等中青年國家一級演員,胡剛、丁蕓、侯哲、季云峰、趙磊、陳莉、孫敬華、羅晨雪、胡維露等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先后共有10人11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殊榮。劇團行當齊全、陣容完備、群英薈萃,1986年榮獲文化部振興昆劇第一獎,被譽為是“一流劇團、一流演員、一流劇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劇團曾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丹麥、瑞典、荷蘭、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演出,以精彩的劇目、精湛的演出為藝術追求,獲得海內外觀眾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