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
創辦于1986年,以融合東西方劇場藝術為精神特色。成立近30年來,取材西方經典,加以戲曲元素進行改編,開辟現代劇場與傳統藝術結合的道路,已成為其獨有的風格。當代傳奇劇場常年活躍于國際舞臺,足跡遍及英國皇家國家劇院、法國阿維尼翁藝術節、美國林肯中心藝術節、法國諾曼底藝術節、東京亞洲表演藝術節、香港藝術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
【劇目簡介】
《等待戈多》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薩繆爾?貝克特最著名的劇作,至今已被翻譯超過20種語言,更曾獲得英國國家劇院千禧年票選“二十世紀最富影響力劇作”第一名。
2005年,當代傳奇劇場改編此劇,演出東方版《等待戈多》,一經推出即在臺灣地區得到熱烈好評。2009應獲法國國寶級劇團——陽光劇團的邀請,攜該劇前往陽光劇團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術交流,引起了法國戲劇界的高度關注,表示:“原以為是專屬西方的作品,卻又好像是專為你們東方而寫。”
《等待戈多》的五位演員中,兩位主人翁的表演有戲曲的唱念作打,也有丑角的功夫身段;另三個角色則采極簡主義風格,以現代劇場的形式與節奏表現。除了表演方式的古今對比,整劇舞臺也采用了后現代風格,古琴配合無伴奏的京昆唱腔,營造出悠揚又孤寂的氣氛。
由此,貝克特筆下虛無的風景,加上戲曲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律動,使這出聞名全球的西方荒謬劇,充滿了東方的哲思禪味。
【第一幕】
一個傍晚,在一條鄉間道路上,流浪漢「哭哭」(Gogo)和「啼啼」(Didi)在一個土坡和一棵枯樹旁等待戈多先生。他們并不認識戈多,不知道為何等待戈多,也不確定戈多是否到來、何時到來。
等了許久許久,兩人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只好想盡各種辦法打發時間。他們脫靴、拌嘴、擁抱、吃胡蘿卜、企圖上吊卻又不知所措,后來竟然連等待的理由都記不得了。
暴發戶破梭牽著他的奴隸垃圾經過,破梭停下來與兩個流浪漢閒聊,接著又喝酒、吃肉、抽煙、丟骨頭,并且羞辱垃圾,還要求他雜耍、跳舞、演講、思考。混亂一陣之后,破梭向二人告辭,驅趕垃圾繼續上路。
戈多的小信差前來報信,告訴哭哭啼啼,戈多先生今天不來了,明天一定會來。
日落……月昇……天黑……,哭哭啼啼打算明天再回到原處等待戈多。
【第二幕】
第二天傍晚,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孤樹長出四、五片葉子,兩個流浪漢又來到此處,繼續等待戈多。兩人用各種方法消磨時間,他們唱歌、玩靴子、玩帽子、演破梭扮垃圾、以互相咒罵為樂。
破梭再度牽著垃圾路過,只是,這回破梭的眼睛瞎了。兩人一出現,就跌撞成一團,破梭呼天搶地要求哭哭啼啼幫助他站起來,他們幫助破梭站起來,并希望垃圾唱歌或是思考,然而,破梭告訴他們,垃圾已經啞了。于是,破梭與垃圾主僕二人跌跌撞撞地離開。
小信差再度前來,但他并不記得昨天曾見過哭哭啼啼二人。他帶來戈多的口信,戈多先生今晚不來了,可是明天一定會來。
日落……月升……天黑……哭哭啼啼說:「走吧!」……他們站立不動……
【精彩評論】
無可否認地,吳興國所展現的是非凡的大師級能量,他非常的杰出。
——《衛報》
這是當代傳奇劇場最好的戲,應在現代戲劇史注上一筆。
——法國陽光劇團藝術總監∣Ariane Mnouchkine
你們不僅搖撼了自己的傳統,也同時搖撼了歐洲的傳統!
——丹麥歐丁劇場創始人∣Eugenio Barba
貝克特的劇本是禪宗頓悟精神。
——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極致美學,相當精采!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鐘明德
好像貝克特為當代傳奇劇場寫的劇本一般。他們居然可以把兩種迥異的文化融合的如此巧妙,可以說是以一種文化詮釋另一種文化,帶來許多省思。
——觀眾∣Brigette Gauthier
【主創】
原著︱山謬.貝克特
藝術顧問︱吳靜吉 鍾明德
戲劇顧問︱王安祈 李立亨 林璄南 彭鏡禧 賴聲川
戲劇指導︱金士傑
藝術總監● 編劇● 導演● 作曲︱吳興國
製作人︱林秀偉
舞臺● 燈光設計︱林克華
服裝設計︱黃文英
題字︱張忘
節目冊翻譯︱雷碧琦
攝影|許斌 郭政彰 歐陽珊 胡福財
平面設計︱張治倫工作室 廖得妤
【演員】
啼啼︱吳興國
哭哭︱盛鑑
暴發戶︱馬寶山
奴隸︱林朝緒
小信差︱羅允璐
製作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行政總監● 製作人︱林秀偉
經理︱張靜屏
協理︱黃圓圓
企劃︱劉曉瑩
美編︱葉昀靈
執行製作︱黃瑀薇
票務● 行銷︱蔡佳君
財務管理︱林秀燕
製作人員
舞臺監督︱吳慶垣
舞臺技術︱林世信
音響技術指導︱蘇志祥
燈光技術指導︱蕭豫耿
服裝統籌︱吳朝佳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