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多藝術會(Godot ArtAssociation)簡稱『葛多(Godot)』成立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為本澳一非牟利藝術組織,由本地熱愛表演藝術的青年人經過兩年時間,作過兩次公開演出:《五碌葛》及《五碌葛2006之唱好澳門》后決定成立此藝術會。本會主要以戲劇為媒體反映社會問題和現象為宗旨,重視戲劇與社會的連結性和關系。并透過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以發展多元化的文化事業,以及積極推廣原創文化,促進本地與外地原創文化推廣交流。『葛多(Godot)』此名其實是取材自愛爾蘭作家貝克特所寫的一部荒誕劇「等待果陀」(WaitingforGodot),有學者指「Godot」在該劇中是一種神力的象征,它又是一種希望的化身,我們是希望透過這個藝術會為澳門社會的現況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是向大眾發出另一種聲音。
2010年首次與曉角話劇研進社合辦「學院派演出季」,并把票房收益(不扣除成本) ,全數捐給世界宣明會。
2012年及2013年受文化局資助出訪愛丁堡藝穗節,阿維農戲劇節及澳洲墨爾本藝穗節 , 前者并被當地戲劇雜志SKINNY評為4星作品。成為首個參加這世界三大戲劇節的本地藝團。
2013年以劇目<<拯救世界的方法>>入選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 被邀請于北京新國家話劇院演出 , 成為首個入選國內重點戲劇節的本地藝團。
2014年以劇目<<捍衛>>入選北京南鑼古巷戲劇節 ,成為首個入選國內重點戲劇節的本地藝團 。
原名《拯救世界的方法》-現為《512.921911??》
故事簡介
512, 921, 911??一些永遠留在人心的數字、日期??天災、人禍、災難、戰爭??三個不同的家庭、二個交織的對手戲、只因一件災難事件激發而互相連結。
故事1: 超級英雄 13歲女孩一覺醒來知道自己是超級英雄,需要行俠仗義拯救世界
故事2: 找到基督 14歲女孩一覺醒來知道自己是耶蘇基督,需要為世人的苦難而死
故事3: 冬眠 15歲女孩知道只要進行冬眠,這世界就能夠回復和平。
作品首演于2013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2015年受澳門基金會委約"澳門制作本土情懷-市民專場"重演作品
主要參與計劃人員
導演 陳飛歷
澳門葛多藝術會創團成員之一
現為葛多藝術會會長
2008-2012年期間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及澳門基金會資助往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修讀學士課程,主修導演。多年來一直以演員、導演及創作人的身份活躍于本士及華語的戲劇地區 。
導演方面,近年積極于在不同地區的戲劇節中發表作品,作品包括︰
2015年北京第二屆體制外優秀青年戲劇節《決定?性》
2015年《LONG RUN劇場杏仁豆腐心》
2015年澳門文化局委約藝術節節目<<決定性>>>
2013年2015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及市民專場《拯救世界的方法》
2013年澳門文化中心委約作品《自選題》
2012年入選毛俊輝友導計劃,在香港著名戲劇家毛俊輝老師的指導下導演《一起翻身的日子》世界中文版首演
2012年《莎樂美》愛丁堡藝穗節,并被愛丁堡SKINNY雜志評為四星級作品
2011年《捍衛》第四屆北京非非演出季
2011年《PLAYGAMES》學院派演出季
2010年《我要上天的那一晚》第二屆北京小青滕戲劇節
2010-2012年《生之葬禮》第一屆北京小青滕戲劇節及第四屆臺北藝穗節
2009年《不忠》澳門文化中心黑盒劇場系列
2007年《藍色的天堂》澳門藝穗節
演員 梁健婷
畢業于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學系
曾接受之戲劇培訓
澳門演藝文學院編導課程 2年
澳門演藝文學院表演課程 3年
澳門演藝學院創作課程 3年
澳門青年劇團注團演員。現為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教師。
表演方面
曾擔當主演的作品包括 :
2015年《LONG RUN劇場杏仁豆腐心》
2014年《LONG RUN劇場明年此時》
2013年《冬天的故事》 (第二十四屆澳門藝術節)
2013年《老九的玩偶》 (向郭寶崑致敬之兩岸四地戲劇節 . 新加波)
2012年《電聯后事》 (第二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2009-2011年《天琴傳說》 (首演及第九屆華文戲劇節重演)
2010 - 2011年《年武松打蚊》 (首演及廣東省戲劇節重演)
2011年《滅諦》
2010年《蝦碌旅游預警》
2010年《竹藪中》 (第二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2009年《魔幻人生》
2009年《例外與常規》
2008 - 2010年《找個人和我上火星》 (首演及第八屆華文戲劇節重演)
2008年《十年一遇》
2008年《五碌葛~唱好澳門》
2008年《仲夏夜之夢》
2007年《海角紅樓》
2007年《上海屋檐下》 (第十八屆澳門藝術節)
2005 - 2007年《少年十五二十時》 (首演及第六屆華文戲劇節)
2006年《創奇者》
2004年《有客到》
2003年《冇眼睇》
演員 歐夢秋
為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教師。2002至2005年間,獲澳門文化局資助,成為新加坡實踐表演藝術學院「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畢業生。隨后赴英進修,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羅斯布魯塞福學院「劇場實作表演」碩士學位,亦為國際藝團「外傳統游藝團」成員。
1996年起積極參與戲劇演出,曾于澳門、香港、上海、葡國、西班牙及新加坡等地演出。演出近作有【蝦碌旅游預警】、【天琴傳說】(第八屆華文戲劇節重演)及【電聯后事】(第二十三屆澳門藝術節節目)。
布景設計
黃愛國(澳門)
200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舞臺設計及舞臺技術。現正就讀于英國皇家威爾士音樂及戲劇學院劇場設計碩士課程。就讀期間曾獲多個獎學金及兩度獲文化局資助部分費用前往臺灣及英國學習。
喜歡從事文字創作、劇場設計、裝置藝術、展場、展覽以及空間設計等工作。并以"沒有沒可能的事"作為主要創作理念。希望透過瘋狂的創意及想像力,讓別人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作品見于其設計公司網站: niidesign-macau.com
燈光設計 馮國基
馮國基畢業于香港演藝學院,繼而從事舞臺工作至今。作品領域包括舞蹈、戲劇、歌劇、戲曲等。他除從事燈光設計外,亦擔任導演、演員及擊樂樂手。
馮國基曾與優人劇團參加法國的Festival d'Avignon,自此開始,足跡遍及歐美各大藝術節。并多次替香港藝術節、澳門藝術節及海外機構擔任設計工作。為了在藝術領域作多方面探索,他更積極參與社區及學校藝術推廣創作,以「格詠藍調」成員身份進行戲劇創作及音樂演出并任工作坊導師。應香港教育學院藝術系邀請創作以光為主題媒介的視覺裝置《藍與黑》,同時亦主持培訓美術老師的工作坊。馮國基的作品多次獲提名,2003年同時獲香港
劇評
劇評 1
純粹的藝術氣質--《拯救世界的方法》
作者:北京政治老師
《拯救世界的方法》給我印象很好,相比當下、或者說多少年存在的小劇場現狀--胡鬧加搞笑,《拯》劇顯得正統藝術得多,像是背后一組真正熱愛戲劇的同學搞出來的作品,有些青澀,但誠意拳拳,劇本雖改編自名家名作,卻著實寫進新意,尤其是和現在的世風現狀結合得很好,讓人一幕三嘆,不分憂傷還是擔心。
本戲表演起來也很純粹,沒有特別浮夸的場景擾亂你的注意力,只有演員和簡單的道具來訴說故事和戲劇要表達的初衷和欲求帶給人的思考,墻、白布、膠條、燈管兒、橡皮筋,被有些神經質的演出打扮得另有味道,一個細節的使用都讓人拍案叫絕,我想這便是戲劇獨有的藝術效用吧,和庸俗的視覺沖擊的偽大片的區別。
看宣傳頁介紹,導演和編劇要傳達的意思是人類在災難來臨時的反思,通過四個篇章,《青蛙老弟》,《冬眠》,《耶穌基督》和《超級英雄》,來詮釋一則勸世預言,但每個篇章都是哀傷的,充...滿淡淡地消極與失意,這股子氣氛深深吸引著我,我喜歡這個不隨大流兒的調調兒。
不得不說的是,幾個演員都用粵語念白,容易讓人出神兒,一會兒看舞臺,一會兒看屏幕打出的字幕,有點兒影響觀看理解的連貫性,希望再次有機會演出可以完善一些,比如都找大陸演員,《貓》不是還有中文版呢么。
《青蛙老弟》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從最初上場藏在青蛙頭后面的男演員的粵語嗓音,及其影視作品里經常表現的小人物還要裝作西服革履的樣子,說實話當時我有點兒出戲想起來了周星馳的電影,后來看過完整的故事,也就是青蛙老弟和片桐先生的生死友情,青蛙老弟和蚯蚓哥的戰斗,才被感動,超現實主義的風格里揉進諷刺與幽默,還有荒誕。
散場時旁邊兒有觀眾隨口說到沒看懂,我覺得這其實并不重要,我甚至覺得讓人一次看懂的表演肯定是沒有內涵或思想含量淺顯的,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去眼鏡去觀察。查看更多
劇評 2
終有光亮照見美好--《拯救世界的方法》劇評
作者:陶萬萬
沒有人能拯救世界,更沒有能夠拯救世界的法則,在這偌大的真實里,一切的苦痛與悲傷都將被曝曬在日光下無所遁形,當賴以生存的習慣徹底崩塌的時候,身邊一切氧氣都離我們而去,教人不得不在窒息般的破繭中成長。
最近這些日子,總是刻意抵觸著有關死亡與生命的題材,卻總避之不及。當男人做著和每天一樣的工作,吃著相同口味的便當,期待著回家與妻子和女兒交換有趣的話題時,永遠不可能預料到,一場巨大的災難即將來臨,很多時候,死亡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永恒的絕望與悲痛是屬于生者的。
像劇中渴望成為超人拯救世界的女孩,像企圖用冬眠來麻痹自己的母女,像以為自己終會成為耶穌基督甘受苦難與折磨換來父親重生的孩子,面對是一種勇氣,離散是一種必然,既然我們都沒有能力扭轉乾坤讓時光倒流,不如去做一只將頭埋入沙堆的鴕鳥,選擇去相信自己是超級英雄,是耶穌基督,是冬眠的動物,去相信會...有拯救世界的方法,終能力挽狂瀾。
可在生命的流逝面前,上天從未顯露出一絲絲的慈悲。大概青蛙老弟的故事本就是不存在的,崔生一覺醒來,發現時間仿佛被掐斷掉一截,沒有過大地震,也不存在拯救。如果有青蛙老弟這個世界會是多么美麗,在人們不知覺間將一切不幸化為虛無,毀滅性的暴風雨變為湖水般平靜,不起絲毫波瀾。
可青蛙老弟卻那樣真實得存在過,也那樣倉促地逝去過,像《放大》中消失的那顆球,像《美麗心靈》里幾十年容顏不改的小女孩,故事的最后終歸虛無。又從何分辨哪一邊是真實呢,也許在相鄰的平行世界里,青蛙老弟是存在的,沒有那一出出呼天搶地的悲劇,沒有超級英雄,沒有耶穌基督,沒有冬眠,一切都還是好好的。
崔生打亮尋找青蛙老弟的手電筒,投射出一道孤獨的光,卻只照亮一個個絕望的角落,和那些期盼著救贖的可憐人。那些沉重的故事,藏著讓人敬畏的傷感,固執地擊破觀者心靈的底線。走出劇場,卻能夠襟懷暖暖,與其在對失去身邊人的懼怕中度過這每一天,不如去感激生命中寶貴的擁有,只要生活還在,珍惜的人還在,一切便如這個秋日夜晚一般美好。
只要有光亮,便也能夠照見美好,拯救世界的方法存在于內心,存在于每一個承擔過苦痛的心靈中,總會有一刻能夠實現自我的救贖,哪怕是粉飾的太平。查看更多
劇評 3
活在當下--《拯救世界的方法》劇評
作者:WB:紀嫣然_Lydia0
整部話劇由四部分組成,以蒙太奇的手法在表演過程中交叉演出。四個故事其實是互相交織的,一個故事里的人同時又活在另一個故事里,講述著相似的故事。因為其中一些演員表演過程中用的語言不是普通話,而且舞臺打的字幕不清楚,聽不懂又看不清,所以中間有些部分沒有看懂,每個段落之間銜接的部分不是很流暢,我的理解跟實際的表演之間也會有一些偏差。主線不夠清晰,因為聽不懂臺詞,所有看起來劇情有些混亂,估計和文化差異也有關系。如果都能用普通話表演就好了,畢竟大陸的觀眾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普通話傳達的信息。
第一個故事《青蛙老弟》,大概講述的是一只青蛙發現了蚯蚓要策劃一場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于是在茫茫人海中挑選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員協助他拯救世界。這個銀行職員實在是太平凡了,他不明白為什么青蛙老弟會選擇他作為幫手,可是有些事情就是這樣,...這件事情攤到你身上,就是你的責任,沒有為什么。可是銀行職員在決戰當天前往戰場的路上遇到了槍擊事件,沒能如期赴約,但是他的意念幫助了青蛙老弟,成功組織了蚯蚓策劃的災難,而青蛙老弟也因為傷勢過重去世了。災難被阻止了,人類的世界什么都沒有發生,依然平靜如昔,沒有人知道有一個青蛙老弟為了拯救他們犧牲了,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平凡小職員的存在。表演中反復提到了火車這個詞,但是因為沒聽懂,也沒理解火車指代的意義。
第二個故事《耶穌基督》,一個男人因為車禍離開了她的妻女,沉重地打擊了這對可憐的母女,六歲的女兒幻想自己是耶穌基督,可以承擔世人所有的罪惡,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她的父親復活。母親想讓她從幻想中醒來,用盡各種辦法都沒法將女兒拉回現實。我覺得這個故事和第四個故事《冬眠》的主線是一樣的,只是《冬眠》中的小女孩想要通過冬眠的方式讓自己與世隔絕,忘記父親離開自己的事實,而她的母親為了女兒放棄了自己的冬眠,想要讓她健康快樂的成長。第三個故事《超級英雄》的主角也是一個小女孩,認為自己是一個超級英雄,身上肩負的拯救世界的責任,而她的同學卻都嘲笑她的想法,她有一種不被理解的孤獨,什么都做不了。
天災、人禍、災難、戰爭......每天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發生,會有無辜的人死去,會有人活下來經歷痛苦,會有勇敢的人主動承擔拯救大家的責任。面對災難,我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無法阻止而又無力承擔,災難會給所有人帶來痛苦,但是每個人身上還有自己必須履行的責任,不能任性地放縱自己悲傷,死去的人成為永恒,活著的人卻要更好的活著。珍惜每一個現在,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沒有人知道哪一次再見會是永別。現在還沒有人發現可以拯救世界的通用方法,我覺得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留太多遺憾,人生也就相對完美了。
劇評 4
活在當下,用心給歲月鍍金。
<當個勇敢的青蛙老弟>
作者:再見風玲
看過《拯救世界的方法》,走出劇場的我腦海里堆滿了問號,基本是一路回味一路思考著回家的。這是部好戲,毋庸置疑,不是一笑而過那種過后就忘的話劇。
故事分為四個篇章:《青蛙老弟》是主線,《超級英雄》《冬眠》《耶穌基督》是它的三個分支。大概是為了形成沖突對比的效果,每每兩兩的對手戲,都會采用普通話&粵語交叉的方式表演,這對于粵語并不好的我來說是個大大的困擾,在看演員肢體表演的同時還要時不時盯著提詞器,總會遺漏些什么。加之故意打亂次序的表演,充滿著悲傷的表演,倍感壓抑。直到青蛙君的登場,才略感好些。
其實貌似三個家庭的故事,回過頭來想想,他們更像是人們在災難過后的三個階段。以女兒的表演為例:冬眠,崔先生車禍發生過后孩子的害怕逃避,以為縮在自己的小角落里睡去,能忘掉一切;成為基督,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指望萬能的上帝能讓父親復活重生;超級英雄,傷痛過后的孩子終于勇...敢站起來了,就像青蛙老弟一樣,平凡的我們也能做些什么改變這世界。
戲中的媽媽自始至終都是悲傷的,甚至想到了從樓上一跳而下,結束生命。在跳樓的段落里,日本文學里或者影視劇里,經常會出現的"羈絆"二字浮現在我腦海,失去了丈夫,女兒就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在那一刻,女兒無形的手拉扯著她,阻止了她。母女二人互為依托,互是對方的羈絆,我不敢想象,其中一人如若離開,會發生些什么.....
主軸故事《青蛙老弟》,就像原著中所寫的那樣,沒有什么不同。片桐先生是個都市上班族,如你我一樣,一天從早忙到晚,領著不多的薪酬過活,對于社會的種種不公無能為力,但潛意識里他又像做些什么。于是青蛙君出現了,鼓舞著片桐參加與象征邪惡的蚯蚓之間的地底大戰,拯救東京,拯救世界...村上春樹的這部中篇小說充滿了象征手法,青蛙君就是片桐腦中沉睡著的另一個自己,平時不敢面對的,當化作另一個身份時才敢正視。劇中青蛙君幾次糾正片桐對它的稱呼,"請叫我青蛙老弟!",也在暗示著片桐才是那個"哥哥"吧。
代表正義的青蛙與代表邪惡的蚯蚓最終打成了平手,災難也并沒有發生,不是阻止了,而是延緩了。但至少,我們還活著。看,火車開過來了,"嗚~嗚~"聲,越來越近了~
能給人思考的話劇不多,《拯救世界的方法》讓我的懶腦筋轉了個彎兒。只是覺得還是不要兩個語種并行演出的好,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只用一種語言就好,演員的語言與肢體足夠表達編導的想法了,真的沒必要用這種方式強調沖突。說到底,話劇是演給觀眾看的,但也要觀眾不會因為跳進跳出的語言的困擾而離席而去才行。
劇評 5
拯救世界的方法
<我是我的幻想>
作者:Eastear.MissF3
天開始變冷了,我喜歡冬天,因為冬天沒有蟑螂再從抽屜里竄出來,沒有惡臭從衛生角里冒出來,更沒有永遠都干不了的黏糊糊的地毯滲出來的泥濘;冬天來了,我終于可以把自己藏起來了。
.
你知道恨是怎么來的嗎?比方說你平時都是搭539路公交回家,這一路車很難等,有時候半個小時才有一趟;可是今天你打算去劇場看戲,需要搭394。結果你剛走到公交站,一輛539就停了下來,你微微笑,跟司機揮手,"今天不搭車。"你輕緩在公交站轉悠,過了15分鐘,又一輛539經過,你咬咬牙,繼續等待。接著好多輛車奔馳而來,114,611,664,534,992……門開門關關門開門開門關門。緊接著又過了10分鐘,又一輛539,你心里開始大罵:394是不是出毛病了!你的每個毛細孔開始塞滿詛咒,詛咒逐漸囤積,越壓越多,漸漸從皮膚里暴露出來,你臉上的肌肉開始集結,眼神...變得兇狠,這時394來了,所有的怒恨一下子沖上腦門,指揮手腳將司機拉下來暴打一頓。
.
當然你沒有這樣做,因為你是一個人,你有理性,你可以在最后一刻指揮大腦控制住這一場暴動。可是蚯蚓大哥就沒辦法了。它每天在地底下吸收了人類那么多的怒氣,車輪每震動一次地面都讓它忿恨難平。它隨時隨地都會直接把這個世界拉下來暴打一頓,同歸于盡。
.
幸好冬天來了,我可以像一只熊一樣把自己藏起來,用一個科學的名稱冠冕堂皇地為自己辯護--冬眠。
.
如果我死了,這個世界又能拿我怎么樣?就像一秒鐘前的槍聲,昨天的法令,一個月前的陰謀?
如果我冬眠了,這個世界又關我什么事?我聽不到,看不到,聞不到,摸不到。
.
如果我死了,醫生又有什么用呢?當你們將另一個人從死神手里搶回來的時候,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光榮?為什么我明明可以死了,可以離開,你們還要拽著我回來?
.
媽媽,你為什么要把我從十字架上弄下來?
我不是耶穌基督。更不是超級英雄。
你知道嗎?耶穌其實不是在為有罪的人背起十字架,他也想冬眠。你們創造了他,他卻頭也不回地離開。
.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瘋狂。誰會比誰更加瘋狂?鱷魚?斑馬?猴子?他們看見你們上班下班很瘋狂;樹木想到你們思考很瘋狂;流水聽到你們圍觀很瘋狂。太陽發現來來往往裝在鐵盒子里的你們很瘋狂。
.
你們打消了我所有的幻想,你們覺得看見的摸到的就是真實的。所以你們把快死的人拉回來,只要有呼吸你們就覺得他是活著的,你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善事。當我不想要活著的時候。您用藥物麻痹我,麻痹我的家人,麻痹我的朋友,麻痹我看到的世界。這是不公平的。我應該有權利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世界,我所能想象到的世界。而你們,用醫生和科學的名義否定了我的想象。
.
你們,比吸收憤怒的蚯蚓還要可惡。
.
而我,我們,只能在幻想中,相互打擾,卻彼此信賴。
.
----------------------------------
劇場外,觀眾群里大呼"太蒼白了"連10塊錢都不值"。
哦?是嗎?原來我喜歡的東西再一次被摒棄。大概是這個社會渴求更多"快節奏"簡單"重復"的東西吧。所以矗立在CBD的大隱劇場才是真正滿足他們經濟需求和精神療養的。
.
整個戲從頭到尾無一處打算取悅觀眾,如若非要說出"蒼白"的地方,《青蛙老弟》的故事在導演方面相較其他三個故事的確弱了許多。村上春樹的作品《青蛙君救東京》中,青蛙君親切天真而富有勇氣,他對人類有一種單純的愛,那種執著使他奮不顧身甚至擁有一往無前的傻勁。然而這一切在戴青蛙頭的演員身上并沒有體現得很深刻。尤其是青蛙最后的彌留之際在信貸職員的直白陳述中很難讓觀眾有感同身受的體味。
.
喜歡舞美,三根大柱子既是有力的道具又是隱藏道具的地方:跳繩,白布,膠帶,手電筒隨時都可以從里面掏出來再放回去。女孩們的服飾也非常精美。宣傳冊上舞臺及服裝設計聶雯婷,很贊!對了,還有一個像廢棄冰箱一樣的鐵盒子。半島鐵盒突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