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出品
2014年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項目《以夢為馬》姊妹篇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以夢為馬》原班藝術創作團隊"心聽覺藝術工作室"之
"詩歌劇場"經典力作
"心聽覺藝術工作室"靈魂人物屈軼再度探索
"詩性向光、人心向善"之作
導演兼藝術/音樂總監:屈軼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舞臺劇編導、作曲。
師從中央音樂學院泰爾副教授學習鋼琴,
獲得"希望杯"鋼琴比賽1等獎。
師從中國法籍作曲家徐怡學習現代作曲,遂赴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影視音樂作曲(FilmComposition)、影視制作(FilmProduction)專業(MA)
意大利游學期間,為電影《天堂天影院》(CinemaParadiso)作曲家安德烈.莫里科內(AndreaMorricone)擔任作曲助理。
2010年參與崔健"交響搖滾音樂會"編曲工作。
2011年"導演作品"--詩樂舞集《亞洲通》--作為中國文化部重點推薦項目,納入"中國意大利文化年-劇目展演單元";于2011年9月在羅馬演出(世界首演);并獲得"劇目展演單元"優秀劇目榮譽。
2012年到2014年"中國詩歌夢"第二部音畫詩劇《面朝大海》(又名《走進比愛情更深邃的地方》,連續演出2輪(全國保利院線巡演及北京保利劇院演出共14場,中國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單場)
2014年參與中國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阿依達》,任部分導演助理工作。
2014年實驗劇目"獨幕劇《以夢為馬》"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
2015年音畫詩劇《面朝大海》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跨界、創新型劇目扶植。
屈軼的編劇結構、導演手法、音樂調配,使"心聽覺藝術工作室"出品的作品區別于一般的舞臺劇、話劇、音樂劇等類型;形成了獨特的"音畫詩"合一風格,讓詩歌藝術在舞臺上流動、鮮活起來,從而喚起人們對于"田園、詩、禪"的向往和回歸。
導演作品:
詩樂舞集《亞洲銅》
音畫詩劇《走進比愛情更深邃的地方》/《面朝大海》
音樂作品:
古琴電子交響詩《天人合一》第二、三樂章《天若有情》、
《天地人寰》。
同名文學音樂原聲《面朝大海》
文學作品:
詩歌音樂合集《紫藤花開》(人民文學出版社)
屈軼導演"中國詩歌夢"三部曲之二
文學、藝術界精英顧問團隊:
著名詩人、學者、思想家,詩人海子摯友西川長期擔綱文學顧問之作
著名表演藝術家、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王勁松
長期擔綱表演執導之作
2013年全國保利院線簽約作品,全國巡演14場廣受贊譽
2014年國家大劇院新春演出季邀約作品,載譽歸來
2016年3月北京連演10場。
2016年3-4月北京高校演出。
2016年5月-6月全國巡演上海、長沙、廈門等城市。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面朝大海》抒寫了一代人在那個理想主義的年代里,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令人尊敬和動容。
--著名詩人、學者、思想家,海子摯友西川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2016年3月《面朝大海》重裝問世,給你一個溫情、詩意的春天。
還原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孤獨的王"、"物質的短暫情人"、"人間珍貴的朋友"、"上蒼的禮物"
劇中經典獨白:一個孤獨的詩人,一個貧窮的赤子,一個能夠蘸著血抒情,以風的速度抵達光的深處的瘋子,一個不斷向著詩歌峰巔攀登的勇士,一個渴望用生命實現詩歌烏托邦,祭奠詩歌理想的太陽之子。
2016年7月,走進"心聽覺藝術工作室"的詩歌劇場,走進詩人海子的精神世界,觀看流動的文字,感受生命的本真、體驗互動的模式,領悟人心的光明。
詩歌劇場《面朝大海》紀念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
全新改版《面朝大海》劇情簡介:
本劇以視聽藝術結合的方式,引領觀眾走進詩人海子的精神世界。通過對海子詩歌意向的拆解、重組,揭示其"大詩夢想與行動"的源動力--親情、愛情、友情、大愛;并通過跨界、融合的藝術形態(音樂、舞蹈、舞美裝置、戲劇表演等)將其詩意、時尚的呈現在舞臺空間中;還原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孤獨的王"、"物質的短暫情人"、"人間珍貴的朋友"。
本劇作為"心聽覺藝術工作室"出品的詩歌劇場系列的保留作品,除了延續"觀看流動的詩歌、體驗互動劇場模式"等傳統,此次通過鋼琴演奏、詩化語言、肢體語言的現場調配,隨時調動觀眾的感官、內心與過去、現在、未來對話、通感;體驗詩歌王國的萬象紛呈,領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句背后的原始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