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交通意外,讓兩個形同陌路的手足相遇;
一位親人的離世,讓無情的兄妹重拾親情的無價;
一周的時間,同一個屋檐。
一個來自地球,一個來自恒星。
郭斌是一個年近40歲的圖書管理員,同時也是一名自閉癥患者。郭斌的母親因為一場意外離開了世界,郭斌的妹妹郭笑回家處理母親的后事。她并不喜歡這個患病的哥哥,甚至有些憎恨,只想辦完事以后馬上離開,可是卻又陰差陽錯地與哥哥生活在了一起。
一個從小被忽視的妹妹--郭笑,一個從小需要被照顧的哥哥--郭斌,本是至親骨肉,可還是免不了爭吵,誤解和抱怨,但直到一天,郭笑發現了哥哥不同于自己想象中的一面……哥哥就像一顆與眾不同的恒星,雖然孤獨卻散發著永恒的光芒。兩種人的價值在一個作品中進行碰撞,自閉癥的世界與現實社會的碰撞,通過戲劇供觀眾去探討,思考。
第七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文學劇場單元《恒星》——用喜劇來呈現悲情:自閉癥患者的內心世界
創作緣起
自閉癥人群的內心是充實的,多彩的,只是他們不知該如何表達,甚至都不能簡單地看著你說話。
《恒星》的導演馬巖從2015年初一直接觸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患有自閉癥(也稱孤獨癥)的孩子。而他們的形象與我們日常看到的視頻或者紀錄片不同,與其說是孩子,還不如說是少年。有些年齡已經超過20歲,有些社會能力很強,還有些并不是少言寡語。雖然在作品中不能全部展現各個類型,但導演還是希望呈現與以往大眾心理預期中不一樣的自閉癥人群形象。
第七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文學劇場單元《恒星》——用喜劇來呈現悲情:自閉癥患者的內心世界
亮點
《恒星》是一部關注"少數人"的戲劇,它著力于表現自閉癥患者的內心世界,原本可以悲情,但導演卻別具一格地選擇以喜劇的方式來呈現。導演兼主演馬巖模仿自閉癥人士,作品中時而有笑點,時而又會令人潸然淚下。舞臺上的妹妹走進哥哥,而舞臺下習慣于"正常"生活的觀眾進入到一個"不正常"人物的心理,理解和體諒,感動與感慨,共同交織在這部作品中。
主創團隊
馬巖,導演編劇兼郭斌的扮演者
美國南加州大學戲劇學院
美國洛杉磯IOwest喜劇學校演員、講師
國家話劇院田沁鑫工作室前期制作
主要作品:
舞劇《幻茶謎經》制作人
話劇《山楂樹之戀》前期制作人
話劇《勞山道士》制作人
話劇《大剩人》《家宴》導演、編劇
默劇《小旅館·大飯店》導演、演員
郭笑扮演者:趙丹若
青年演員,北京電影學院在讀
主要作品:
話劇《站》
話劇《家宴》
話劇《夢露之死》
話劇《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