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踏,現在,是祈禱。我希望能傳達生命的可貴,希望一個沒有戰爭,任何人都能享有和平的世界能夠到來。
--大野慶人
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方式
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方式
【導言】
舞踏是日本1960年代,由土方巽創作的諸多作品發端的。舞踏,是社會與時代的深刻結合之中產生的藝術形式。大野慶人出演了被稱為最初的舞踏作品的《禁色》,參加了舞踏產生初期所有作品的演出。大野慶人作為歷史的見證人能夠以自己的語言和舞蹈將有關舞踏的點滴言傳身教傳授給大家。
舞踏,不囿于特定的時代、超越國家和藝術門類,獲得了許多的關注。因為舞踏,包含了關乎人類生存本質的普遍性的一面。這一點最集中地體現在,年逾百歲仍繼續登臺的大野一雄,以及繼承了他藝術哲學的兒子大野慶人身上。舞踏不斷跨越邊界變換著形態吸引著人們,通過大野慶人的舞踏,希望能夠讓中國的參與者們感受到舞踏的自由。
內容簡介
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方式
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方式
大野慶人自1959年《禁色》以來,在舞踏的誕生、發展直至現今的變遷過程中總是處于核心地位。在《花與鳥》這部獨舞作品當中,大野慶人將表演由土方巽編導的作品,以及大野一雄的代表作《拉·阿根廷娜頌》片段,同時大野慶人最新的作品也包括其中。作品中還插入了1960年由日本攝影大師細江英公創作的題為《肚臍與原子彈》的實驗影像。該影像中有年輕的土方巽和大野慶人精彩出演,是一段反映出舞踏產生初期時生動富于活力的特點、以及舞踏的藝術思想的珍貴記錄。這樣的構成方式,希望能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大野慶人所體驗的舞踏的歷史以及舞踏的當下。
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方式
演出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3-1土方巽編舞三則
1985年(土方巽去世前一年)土方巽為出演大野一雄《死海維也納華爾茲與幽靈》的大野慶人編創的三個獨舞。原本作為《死海》演出的一部分構作而成,在這里將作為獨立作品上演。
3-2《蒂芬奴抄死與誕生》大野一雄經典《拉·阿根廷娜頌》節選
1977年大野一雄的獨舞作品《拉·阿根廷娜頌》是大野一雄的代表作,是舞踏史上的金字塔。《蒂芬奴抄死與誕生》是該作品的開場部分,大野慶人將穿著大野一雄的演出服并使用相同音樂進行表演。
3-3影像《肚臍與原子彈》
1960年細江英公制作的影像作品。是《爵士影像實驗室》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部,因此背景音樂為爵士樂。以核爆炸為主題,明快幽默的調子貫穿全作,土方巽獨特的身體表現在該作品中也能窺見一斑。
【表演/導演:大野慶人】
1938年生于東京。13歲起跟隨父親大野一雄學習現代舞。1959年在大野一雄作品《老人與海》中初次登臺,一個月之后在土方巽作品《禁色》中出演角色少年。《禁色》被譽為最早的舞踏作品。之后,大野慶人相繼參演了土方的《按摩師》《玫瑰色舞蹈》等舞踏產生初期的作品。1969年初獨舞作品《爪的孤獨》演出之后中斷舞臺活動。1985年與大野一雄共演《死海》,通過土方巽為其編舞的作品重返舞臺。1986年土方巽突然離世后,出演了大野一雄《睡蓮》《花鳥風月》的全部演出。2000年起,大野一雄無法獨自登臺之后,他一直作為大野一雄身體的支持登臺協助演出。1998年演出以郡司正勝遺稿為基礎創作的獨舞作品《道林·格雷最后的畫像》。近期的作品有2013年的《花與鳥》,2016年的《那是這么一回事》等。著作有《靈魂的食糧》(1999年FilmArt社),DVD新書《花與鳥-舞踏:一種生活的方式》(2016CantaCo.Ltd年)
協力細江英公
服裝大野悅子
燈光溝端俊夫
音效國府田典明
制作大野一雄舞踏研究所Canta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