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劇《江姐》堪稱我國本土歌劇史上的一座豐碑。她由空政文工團創作演出,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擔任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1964年9月在北京首演,贏得觀眾們的喜愛,各界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劇中《紅梅贊》、《繡紅旗》、《春蠶到死絲不斷》等經典唱段廣為傳唱。
“探親假”里拿出《江姐》初稿
人們關心《江姐》是怎么創作出來的,誰會想到它產生于飯桌上的一次聊天。六十年代初,閻肅等人創作出一個獨幕歌劇《劉四姐》,得到一筆稿費,劇組人員便集體到東來順搓一頓,吃飯當中大家商議能不能搞一個新的創作。閻肅便想到剛看過的小說《紅巖》,認為里面的人物“江姐”很適合搞歌劇。雖然在當時根據《紅巖》改編的戲劇已有64個,但大家很有信心,決心把它搞出來。其實此時的空政歌劇團因為沒有好的作品出來,正面臨解散的壓力。
大家等著閻肅拿出《江姐》劇本,誰又會想到這部歌劇的初稿是閻肅在探親假里創作出來的!那年,閻肅回錦州休假探親,每天媳婦一上班,他便趴在坑上創作,結果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骨架,沒等休完假就趕回北京。對于這一段假期,閻肅的愛人曾對作曲姜春陽說,“他整天在那寫,我也沒有辦法,他寫他的吧,還沒到日子他就走了。”
“特務”與“怪味雞”
劇本出來了,幾位作者拿著劇本跑到四川,深入生活,按四川音調弄出了曲子。匯報表演時,卻全被“斃掉”,一個音符都不剩。三位曲作者頓時變成:一個成天笑,一個成天哭,一個成天木然。當時的空政文工團流行一句話“念劇本不要聽閻肅的,唱歌不要聽姜春陽的”,這又是為何呢?
三位曲作者到江南,花了一年時間,跟隨婺劇、越劇團演出,汲取營養。因為三人白天游泳,晚上看戲,“成天不干事”,最后被當地保衛部門盯上了,懷疑是“三個特務”,一級級上報。在創作曲子的時候,還有一個“怪味雞”的典故。三人在采風中碰到了一道叫“怪味雞”的菜,大家品嘗后感覺它味道獨特,于是在以后的創作中,一遇到覺得平淡的地方,三人就用“怪味雞”一詞來代替,表示要搞點新東西出來。經過一年時間的采風,終于譜出新曲。
空政五度創編里程碑式的民族歌劇《江姐》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成立于1950年,是一個具有光榮歷史、享有盛譽的軍隊文藝團體。 該團曾創作和演出了歌劇《江姐》、《憶娘》、;歌舞劇《長山火?!罚晃鑴 秱拧?、《紅梅贊》;電視劇《歷史的天空》、《炊事班的故事》;舞蹈《敦煌彩塑》、、器樂曲《姑蘇春曉》;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社員都是向陽花》、《十送紅軍》、《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等一大批有影響的劇(節)目。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空政文工團創作并推出了五版大型民族歌劇江姐,幾度掀起了一股響徹大江南北的“紅梅熱”。幾十年來,歌劇《江姐》憑借其獨有的思想性和藝術魅力,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觀看了演出,并給予了高度贊揚!這在中國歌劇史上乃至全國全軍各類藝術院團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被譽為中國歌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歌劇。
一曲家喻戶曉的優美旋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位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一部不能忘卻的經典歌劇。
注:空政文工團大型紅色經典歌劇《江姐》已出票,敬請訂購!
TAGS: 空政文工團大型紅色經典歌劇《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