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6年,杜甫與好友何秀、嚴皋一起離家壯游,在泰山腳下營救了正被官府追殺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慘命運以及民不聊生的凄涼景象,使杜甫立志應試做官,以報效國家、拯救黎民。
然而,在經歷了求官、做官、貶官的一路坎坷,以及“安史之亂”、幼子饑卒、何秀背叛、春雨失蹤、“三吏三別”等不幸之后,杜甫終于明白了他所謂的政治抱負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于是辭官而去,投靠好友嚴皋隱居在成都浣花溪邊的一座草堂。此時,何秀已成為朝廷緝拿的要犯,走投無路的何秀想要利用杜甫的善良保他一命,終被嚴皋怒殺。杜甫百感交集,在狂風暴雨中高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千古絕唱!
公元765年,杜甫思鄉心切,攜家人乘舟東下。在夔州江邊,終于與已是出家之人的春雨相見……
大雪飛揚,天地蒼茫。杜甫挽著妻子挺立船頭,他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吟誦聲伴隨著滾滾波濤,在天際間回蕩……
媒體評論
這是一部話劇舞臺解讀杜甫生命歷程與其詩作關系的創新之作,由王曉鷹執導、唐棟編劇,著名演員劉佩琦擔綱主演。導演王曉鷹接受采訪時說:“要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表達中國式的情感,傳遞一種中國式的哲思,同時找到一種中國式的表達方式。”
——《文匯報》
話劇《杜甫》刻畫了“視國家為生命、以民生為己任”杜甫的詩人形象,該劇以杜甫勵志效國、應試不中、困頓長安、安史禍亂、夢碎棄官、漂泊川渝等經歷為主要線索,將杜甫顛沛流離、艱辛曲折的個人命運融匯于時代命運的大背景下,通過杜甫從求官到棄官的變化過程,表現他報效國家的政治抱負和體恤民間的仁愛之心,塑造杜甫正直憐憫、憤世嫉俗、錚錚鐵骨的知識分子形象。
——《京華時報》
主創
出品人:周予援
監制:景小勇、王曉鷹、戈大立、羅大軍、白雪峰
編劇:唐棟
導演:王曉鷹
舞美設計:嚴龍
燈光設計:邢辛
主演
杜甫:劉佩琦
詩魂:張家聲、徐濤
楊氏:王亞軍
春雨:劉晶晶
何秀: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