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波格萊里奇
伊沃·波格萊里奇1958年出生于貝爾格萊德。他7歲時開始學習鋼琴,12歲時赴莫斯科求學,先后就讀于莫斯科中央音樂學院及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從1976年開始,他開始跟隨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愛莉莎·克扎拉茲系統學習,并在1980年和老師結婚,這段婚姻以后者在1996年英年早逝而告終止。波格萊里奇于1978年贏得了在意大利特爾尼省舉辦的卡薩格蘭德鋼琴比賽,1980年又贏得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音樂比賽冠軍;但真正使他蜚聲世界的卻是一場他并未贏得的比賽:1980年,他入圍了在華沙舉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第三輪被淘汰的結局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使得整個音樂界都將目光投向了這位鋼琴家。
自從1981年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首次舉辦獨奏音樂會之后,波格萊里奇在世界上所有頂級音樂廳的演出均引發強烈反響,包括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南美洲和以色列等。許多著名樂團爭相向他發出希望合作的邀請函,其中包括了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倫敦的所有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等。無論波格萊里奇于何時何地演出,他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詮釋均彰顯出他獨一 無二的天分以及智慧?!都~約時報》曾評論道:“他以獨特的情感和表現力精準地演奏每個音符。他只有獨自一人,卻像一整支交響樂團?!?/p>
波格萊里奇以支持年輕音樂家的方式回饋社會。1986年,他在克羅地亞創立了一個致力于為年輕藝術家提供出國深造獎學金的基金會。從1989年起,一年一度的波格萊里奇音樂節在沃里斯霍芬湖舉辦,這個音樂節的宗旨是幫助前途無量的年輕音樂家們在事業的起步期獲得與名家同臺演奏的機會。1993年,波格萊里奇鋼琴比賽在美國加州首度舉辦。
1994年波格萊里奇在薩拉熱窩建立基金會,將善款用于建造一所醫院,向當地居民提供醫療照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慷慨援助下,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安排了大量的慈善義演。波格萊里奇曾多次舉辦慈善音樂會,其票款所得收入全部捐獻給了紅十字會、薩拉熱窩城市重建、癌癥及多發性硬化癥研究等。1988年,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親善大使”稱號。
波格萊里奇在1982年成為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的專屬藝術家,為該廠牌錄制了超過15張專輯,包括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巴赫的鋼琴組曲、李斯特和斯克里亞賓的鋼琴奏鳴曲以及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等。他的最近一張專輯發行于2002年,曲目是肖邦的第二鋼琴奏鳴曲、拉威爾的《夜之幽靈》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號鋼琴奏鳴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