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語言與字幕
英文演出、中文字幕
演出介紹
原著:[古希臘] 荷馬
編劇:[美] 麗薩·彼得森、丹尼斯·奧黑爾
(基于羅伯特·菲格爾斯英譯本)
導演:[美] 約瑟夫·格雷夫斯
根據荷馬口中的特洛伊戰爭改編的這一獨角戲,集中表現了英雄主義和戰爭的恐怖,提出了對戰爭的終極拷問。貼近觀眾的講述形式,使得這部西方文學史上最古老的作品不僅淺顯易懂,而且跟今日的世界如此接近如此相關,同時出奇的引人入勝。希臘諸神,人類英雄,還有那發動了千艘戰船的面龐,這些古老的故事再次被提起,又仿佛是第一次被提起……
這臺獨角戲將荷馬描繪特洛伊戰爭的史詩《伊利亞特》改編成了一出攝人心魄的獨白。它成功捕捉了戰爭的英勇與殘酷,也回答了一個問題:"特洛伊戰爭以來,世界究竟改變了幾許?"
這部戲不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重述了西方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而且讓它即時性十足、與當下緊密結合,并充滿詭異的魅力--就仿佛一個講故事的人,能讓最古老的故事顯得嶄然一新。天上眾神、致命弱點在腳踵的英雄,還有觸發了大戰的絕世紅顏……
觀眾評論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古老故事的震撼新編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中,由一個詩人的視角展開并在我們眼前鮮活起來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故事之一,由潘妮·梅特羅普洛斯(《紅色》、《狡兔酒吧的畢加索》、《上升》)導演,在雪城劇團上演。麗莎·彼得森和丹尼斯·奧哈爾對荷馬史詩的改編里,戰爭中的英雄主義與生靈涂炭并存,結合了十年特洛伊戰爭與當今戰爭和沖突帶來的不幸。主角是一位激情四溢又幽默風趣的詩人,由約瑟夫·格雷夫斯(《紅色》)飾演。他還扮演了其他諸多角色,從勇士阿克琉斯到勾人魂魄的海倫。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將在可容納200至280座的亞瑟·斯多奇劇場演出,劇場排布靈活,本次演出中,座位呈道路狀分布,位于表演空間兩側,創造出近距離觀演效果,如同環形劇場演出一般。這種座位布局方式曾在2010年的《鏡中愛麗絲》里使用。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揭示了戰爭的英勇與殘酷。它是一部現代改編,用現代的日常語言講述。它也是一次100分鐘的跌宕冒險,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特洛伊戰爭以來,世界究竟改變了幾許?"
詩人多次對比了特洛伊戰爭與當代社會中的同與不同,邀請觀眾來好好想象,這場古老的戰爭到底留下了多么嚴重的創傷。他穿插在故事中的評論展現了戰爭規模之空前、輻射范圍之廣,并讓我們意識到,時至今日,暴力的肆虐橫行依然給人們帶來著苦痛。
"當我們注視戰爭幸存者的眼睛時,一切言語都顯得無力。這個時候,就輪到詩歌發揮作用了。"梅特羅普洛斯說,"詩人推動我們去認識到,只有同情、愛與理解,才能讓恐懼、憎恨與暴怒消融。這也是荷馬吟詩的目的所在。"
詩人邀請觀眾與他一同進入到故事中,比較古今的戰爭觀和榮譽觀。這個激情洋溢、不修邊幅的男人向我們承認,這個故事他已經講了好多年。他口中的特洛伊戰爭從成百上千艘戰艦向特洛伊開進的畫面開始,故事的中心是偉大的勇士阿克琉斯、他的對頭阿伽門農,以及他最好的朋友,帕特洛克羅斯。
詩人一角由約瑟夫·格雷夫斯飾演。他去年曾在雪城劇團的《紅色》中飾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現為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藝術總監,在職期間已導演、制作70余部劇目。
格雷夫斯和梅特羅普洛斯曾于2010年在波特蘭中心劇場合作演出《一個人的伊利亞特》,廣受好評。《威拉米特周報》稱其為一場"衷心可以稱作引人入勝的表演"。《西雅圖時報》則將其描述為"與人親密無間、毫不拘泥,來得正是時候,平易近人,易于接受"。
聯合創作者丹尼斯·奧哈爾為他在百老匯口碑話劇《帶我去看棒球賽》(飾演梅森·馬爾扎克)。其他百老匯劇目包括音樂劇《刺客》(托尼獎提名)、音樂劇《生命的旋律》、話劇《風的傳人》等。《一個人的伊利亞特》是他作為戲劇編劇的出道作,也是他第一次與他人合作寫戲。電視作品包括HBO《真愛如血》中的吸血鬼國王羅素·艾金頓。編劇之二麗莎·彼得森曾于紐約導演《海難》、《拎包入住》(舞臺之本劇院);《末日》(劇團工作室劇場);《第四個姐妹》、《棒球場》(葡萄園劇場);《鳥人》、《化學反應》(WPP集團/劇作家視野劇院);《短篇作品集》(曼哈頓戲劇俱樂部)和《夢》(MCC劇院)。
TAGS: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門票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 一個人的伊利亞特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