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記》劇目特色
薌劇《保嬰記》是我省已故著名劇作家湯印昌的代表作,是福建省漳州市薌劇團精心打造的以弘揚人間真情和真、善、美主題的經典劇目。故事以古代閩南農村為背景,展現發生在農村普通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刻畫了一批善良而富有愛心的人們,體現了和諧鄰里、和諧鄉村、和諧社區乃至和諧社會這樣的主題,戲中從“小愛于己”到“大愛于人”、“大愛無言”崇高境界的提升,對我們當前提倡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劇是真正原創的劇目,有別于由傳統劇目或是小說及其它藝術樣式改編而成,也有別于那些截取某段歷史故事敷演成戲的劇目。她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所表現的思想立意、所傳達的價值取向,莫不與閩南的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息息相關。該劇以愛貫串全劇,將愛推己及人,呼喚人與人之間互助友愛,激發人們最本質最友善的愛心、人情味十足,有一種溫暖的詩意和色彩,充分體現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該劇所追求的是一種藝術的永恒,以樸素、真摯的情感融入其中,娓娓道說人性的真善美,滿臺流淌著溫馨和感動,堪稱是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佳作。
劇目特色:
一,“接地氣”。《保嬰記》是個有傳奇色彩的鄉土故事:它不是“題材決定”,“主題先行”的作品,并不刻意追求情節的“驚心動魄”、結構上“高屋建瓴”,只以平實自然的筆墨摹寫閩南鄉下的一群好人,著力表現草根百姓的平民生活,談的是家長里短,講的是俚語風情,頗具民間性和地域特點;它雖是古裝劇,但內中的世界與社會現實相通,人物可親可近,劇情雅俗共賞,平和樸質的道理深入普通人心。這樣的戲腳踏實地,感覺不虛夸、不矯情,看起來不累心、不排斥,觀眾喜歡,感動過后自然也就有所得有所悟。
其二,“傳播正能量”。《保嬰記》講述的是真善美的故事,用當下的說法,張揚的是溫馨和諧的主題思想。作品中所展現的生活,沒有世態炎涼,沒有人情世故,沒有你爭我奪,雖然稍稍帶些理想化的愿情,仍能感受到美好、純潔、高尚的情韻涵養其中,使人向往、提升,讓心靈受到洗禮。戲里的人物,如為了承諾和愛可以勇敢面對一切的尹三娘,充滿正義感、重情重義的七姑八姨九嬸六嫂,雖將逝去仍割舍不下母親和朋友的林正義,知恩知報的金小姐和林秀才,詼諧親民的小小父母官,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情不自禁感慨世上還是好人多,因而挺胸迎向未來。劇本在“人性”上做足文章,抓住 “情”字不放手,用人物自然真摯的愛和發自內里的善行義舉去推進劇情,通過看似不經意但匠心營運的情境、生動鮮活的地方語言和薌劇(歌仔戲)劇種特有的藝術魅力塑造藝術形象,謳歌中華傳統美德。
其三,“巧構思。《保嬰記》中找不到 “反面人物”,主人公之間不會你死我活、激烈碰撞,自然也就構不成貫穿始終的爭斗沖突,吸引觀眾看下去主要靠的是巧妙構思——保嬰:尹三娘面臨“失獨”,不想茍活,被兒子看破,以“托孤”相求;金滿月未婚先孕,父親逼婚,正要自盡時,被尹三娘當做未過門的兒媳、“孫他媽”救下;因為金滿月有了身孕,七姑八姨眾姐妹和縣令格外憐惜,施以援手,將她安頓在清水庵靜待生產;嬰兒呱呱落地,高呼“有了孫子”的尹三娘幸福滿懷;林東明死而復生,如何面對現實成了難題,幸好眾人原本善良;秀才一家團聚,尹三娘悄然退出,又不可思議地被嬰兒的哭聲喚回……新的生命保住了,“閩南好人們”美好的生活重新開始,戲到高潮戛然而止。“保嬰”這個行動是戲的“魂”,沒有“保嬰”便沒有了全戲的依托,也正是“保嬰”幫助戲劇主人公完成人倫情理、道德精神等諸方面美好內質的升華。
附:《保嬰記》排演及獲獎情況:
《保嬰記》于2008年由福建省漳州市薌劇團復排至今,曾參加“海峽兩岸文化藝術節”、 福建省“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暨優秀劇目展演、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第13屆中國戲劇節、“五個一工程”等活動及賽事:
2009年,《保嬰記》獲福建省“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暨優秀劇目展演的優秀劇目演出獎;
2009年,《保嬰記》獲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
2011年5月,《保嬰記》榮獲福建省第六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2013年11月,《保嬰記》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等多項國家級大獎;
2014年,《保嬰記》榮獲首批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
2014年9月,《保嬰記》榮獲第十三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4年9月,《保嬰記》晉京參加:“文化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戲劇展演;慶祝新中國65華誕﹒同圓中國夢——福建戲劇晉京展演”的演出活動,于9月18日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向首都人民展示薌劇經典劇目的風采;
2016年1月,《保嬰記》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
南方戲曲演出季——薌劇《保嬰記》將于2016年10月26日-27日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中國評劇大劇院)上演,敬請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