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時間:每周五.周六
2014年3月8日,京城相聲團體『聚樂部』欣然成立,其含義就是匯聚快樂。“找樂!!!”是觀眾來『聚樂部』的心態;“逗樂!!!”是演員在『聚樂部』的目的;“快樂!!!”是要傳達給每一位參與者,因為在這里有我們最愛的觀眾。聚樂部演員主要以80、90后為主,隨著80后而立之年的到來,聚樂部的相聲演員們承擔起繼承傳統相聲文化的責任,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聚樂部相聲內容匯集網絡流行語、新聞等時尚元素,在90后、00后年輕觀眾中掀起了一股不一樣的新相聲熱潮。
2014年3月8日聚樂部成立至今,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聚樂部已經成為北京相聲界的“新貴”。然而我們所謂的“貴”不僅是貴族的貴、昂貴的貴。
這第一貴:貴在繼承傳統。相聲講究說學逗唱,為了繼承傳統的相聲藝術我們聚樂部的演員也是在不斷的向老藝術家們虛心學習。
第二貴:貴在不斷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創新,相聲劇、群口等自創作品更是深受觀眾的熱愛。
第三貴:貴在對這份事業的堅持。在這條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嘗遍了酸甜苦辣,但我們仍繼續堅定的行走在這條坎坷的路上,堅持著我們共同的夢想。
第四貴:貴在對生活的熱愛。因為熱愛,我們堅持著我們的夢想;因為熱愛,我們充滿了對藝術的追求和暢想;因為熱愛,我們熱愛著那一雙雙對我們肯定的手掌。因為我們熱愛。
在這里有我們最愛的觀眾,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鼓勵!
來聚樂部,聽巨樂的相聲!
演員團隊介紹
演員順序:王惟、連旭;劉鳳鳴、徐鳳坤;章紹偉、孔摯杰;趙立同、郝珺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
王惟、連旭
王惟、連旭
聚樂部創始人—自幼學藝。二人并稱“惟連組合”,各取姓名中的一個字“惟、連”構成。在聚樂部中流傳著一句玩笑話:不壞不王惟,很黃很連旭。他們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相聲,合作的十年里也經歷了不少的風風雨雨,而對于王惟、連旭來說跟相聲磕終身是他們一輩子的追求。
表演風格:“小機智,大樂趣”。在聽眾開懷大笑的同時給人以生活啟迪。
演員擅長段子:《打元宵》、《打燈謎》、《雙簧》、《竇公訓女》等。
劉鳳鳴、徐鳳坤
劉鳳鳴、徐鳳坤
聚樂部主力演員—當代大學生。劉鳳鳴、徐鳳坤兩人均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舞臺上的他們熱情、陽光,既有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向上,又有相聲演員的詼諧幽默。劉鳳鳴,文質彬彬的外表下,蘊藏著強大的爆發力。而且對京劇也有自己的見解,曾受戲曲專業人士肯定。徐鳳坤,臺風和體重一樣穩健,捧哏穩重不失激情。身為大學生的他們,自然在舞臺上也要彰顯屬于年輕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作品。無論是傳承下來的經典段子還是全新創作的時事題材作品都會滿足當下年輕觀眾的口味。
表演特點:臺風帥氣、機靈古怪、朝氣蓬勃
演員擅長段子:《坐地鐵》、《打籃球》、《報菜名》、《四大名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