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國家級話劇院,始建于1952年6月12日,首任院長為戲劇大師曹禺。劇院自建院以來,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目近300個。
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劇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漢的劇作而聞名于世,其代表性的劇目有《虎符》《蔡文姬》《武則天》《龍須溝》《駱駝祥子》《茶館》《雷雨》《日出》《北京人》《名優之死》《關漢卿》以及外國劇目《慳吝人》《伊索》《帶槍的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著名戲劇大師焦菊隱曾擔任劇院的總導演,培養出了以于是之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藝術家。進入八十年代以來,一大批優秀青年演員脫穎而出。主要劇目有《王昭君》《絕對信號》《小井胡同》《紅白喜事》《狗兒爺涅槃》《天下第一樓》《李白》《鳥人》《旮旯胡同》《北京大爺》《古玩》《風月無邊》《萬家燈火》《趙氏孤兒》等。上演的外國劇目主要有《貴婦還鄉》《上帝的寵兒》《推銷員之死》《洋麻將》《嘩變》。其中多部劇作演出百場以上,多次分獲國家級的“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金菊花獎”、“文學藝術獎”。
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扎根于廣大觀眾之中。1980年,《茶館》赴德國、法國和瑞士演出,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之先河。此后,劇院的《茶館》《王昭君》《天下第一樓》《推銷員之死》《狗兒爺涅槃》《鳥人》《阮玲玉》《古玩》《無常女吊》等戲先后出訪了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韓國、埃及等國及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進行演出。 劇院現有以演出話劇為主的三個劇場:首都劇場、人藝小劇場、人藝實驗劇場。劇院所屬的舞臺美術制作中心建有專業化的制作基地,擔當本劇院及其它演出院團布景、服裝、道具的制作。
TAGS: 朦朧中所見的生活門票 朦朧中所見的生活 朦朧中所見的生活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