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瑪莎?諾曼
導演:祖紀研
翻譯:祖紀研
演員:林蔭宇、劉丹
制作人:李羊朵
出品人:李羊朵
《晚安,媽媽》是瑪莎?諾曼所有作品中上演時間最長的,1979年在百老匯首演便一舉成功,1983年獲普利策獎,后成為百老匯的經典保留劇目,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前后在德國、俄羅斯、芬蘭、日本等國上演。
劇情簡介
美國南部村莊,一個特殊的夜晚:女兒杰茜告訴媽媽塞爾瑪,她決意在當天夜里開槍自殺。杰茜自幼飽受著癲癇病的折磨,與丈夫離異后,唯一的兒子又因犯罪而入獄,她的工作也因身體和心理等原因屢遭失敗。
杰茜意識到自己應該結束這無意義且無尊嚴的生存:"人生猶如乘坐公交車一樣,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終點站,想在哪兒下車就可以在哪兒下車"。在死亡的倒計時中,面對母親千方百計的勸阻,杰茜一直保持著超然的冷靜。最后的這一句"晚安",注定是非同尋常的……
編劇簡介
瑪莎?諾曼,1947年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她的創作以戲劇為主,同時廣泛涉獵歌劇、小說和電影。曾獲普利策獎、托尼獎、蘇珊?史密斯?布萊克本獎、劇評人獎等多個戲劇獎項,當代戲劇批評家珍妮?布朗稱贊她"或許是當今美國從事嚴肅女性主義戲劇創作的最為成功的作家"。《出獄》、《第三與橡樹、《僵持》、《晚安,媽媽》和《夜間行者》是她的代表作。
國際媒體評價
"自殺,愛,生活的意義--如此宏大的主題,卻被如穿針引線般精細地處理,就像在為自己挑選一份合適的早餐。幽默和感染力在不經意間悄然釋放,如原液上的花,如路邊的藩籬。難以想象的心理轉折,卻發生地順理成章。無數匆匆流走的細節證明著這部杰作。"
--約翰?西蒙,紐約
"我第一次讀《晚安,媽媽》的時候,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那是只有在遇到一部有份量的戲劇作品時才會有的感覺……"
--羅伯特?布魯斯坦《新共和周刊》
"如果有一種不會傷人的爆炸,這部作品就是--令人吃驚的寂靜引爆了一切,隨即我們便湮沒在真相、陪伴和毫不妥協的真誠中。"
--杰克?科洛爾《新聞周刊》
日常的、又富于詩意的對話,《晚安,媽媽》提出并深入探究了一個令人不安的、關于責任和勇氣的母題--母女關系。每一個戲劇動作都如奏鳴曲一樣經過了巧妙設計,直抵那個注定的結局。
--《紐約時報》雜志
導演的話
加繆說:自殺是人類唯一的、真正的哲學問題。
莫泊桑說: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著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晚安,媽媽》是一個在自殺的語境下探討愛的故事,我們希望做到的是能夠在生活的瑣碎中討論哲學。杰西與媽媽之間的代際問題,是我們所有人的代際問題;杰西與媽媽共有的焦慮和孤獨,是我們所有現代人共有的焦慮和孤獨;同樣,杰西與媽媽的對抗也代表了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對抗,是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對抗,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對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對抗,我們希望在對抗中尋找和解的可能性。
這不是一個絕望的故事,這是一個覺醒的故事。如果杰西這樣一個柔弱的、重病的、渾身創傷而又無所寄托的當代女性可以通過自殺來掌握自己的命運,那么無數個堅強的、健康的、樂觀向上而又充滿希望的現代女性就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劇中人是一對母女,也是兩個女人,更是兩個個體生命主體意識的覺醒。杰西的自殺不是結束,是一個新的開始。
導演簡介
祖紀妍
祖紀妍,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作為90后新銳導演,她的導演風格獨特,追求文本的深度和韻律感,擅長色彩與光影的使用。其導演作品《早安,媽媽》在全國多所高校巡演50余場深受好評,編導作品《嘿,是我》贏得了專家與觀眾的一致認可,編導作品《終成眷屬》參加了2016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演員簡介
林蔭宇
林蔭宇,著名導演藝術家、戲劇教育家,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長期從事導表演理論、實踐和教學工作。2015年參演王翀導演新浪潮戲劇《V獨白》。導演作品有《捉刀人》、《晚安,媽媽》、《Tsou伊底帕斯》、《椅子》、《情人》、《女仆》、《遠山》等,于國內外數十種報刊發表約60萬字論文、創作札記、隨筆、雜文等,多次獲導演金獎、優秀導演獎、導演一等獎、政府文化獎、協會金獅獎。
劉丹
劉丹,1994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現任國家話劇院演員,2008年因出演電影《夜車》榮獲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主要話劇作品有《青蛙》、《中華士兵》、《棗樹》、《審查者》、《三毛錢歌劇》、《懷疑》、《水之站》、《屋外有花園》、《北京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