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七尺》藝術總監(jiān)的話:
舞劇《七尺》講述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群人,講述的是革命的火種在中國萌芽、發(fā)展并不斷壯大的過程。
如何來表達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如何來表現(xiàn)那些風云之中的弄潮兒?我們想了很久,決定高度凝練,只描寫“一個人”,一個抽象的、大寫的人,也就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代表、歷史進程中所有前赴后繼的那個——“革命者”。
我們從“人”的各身體部位入手,分別描述了革命者的“頭”、“膝”、“腳”、“背”、“手”、“頭”。而在各個階段,革命者分別以“壯士”、“青年”、“少女”、“少年”、“男人”的形象出現(xiàn),他們代表著革命者在不同階段的形象:他是我以我血薦軒轅“先驅者”;他是舍生取義的“覺醒者”;他是開天辟地的“求索者”;他是量變到質變的“自覺者”;他是眾志成城的“行動者”;他更是信念堅定的“解放者”,他心懷信仰,目光遠望。
今天,我們回望先烈,支撐著他們艱難前行、前赴后繼的正是這信仰,這信仰就如劇中的紅綢,代表著生命、代表著希望、代表著內心的執(zhí)著和熱切的追求,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從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使我們所有人都能夠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這就是我們當下來做這個舞劇的現(xiàn)實意義。
——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劉敏
舞劇《七尺》總導演的話:
在舞劇《七尺》中,我們有這樣幾個思考。
第一,怎么能讓今天的年輕人愿意看?
第二,如何能讓我們的主旋律作品,我們的紅色經(jīng)典在當今的國際環(huán)境中也能成為主流聲音。
第三,我們希望把革命的力度展現(xiàn)出來。回望歷史,不忘后事之師才能更加斗志昂揚地前行。所以在舞劇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力求打造一個“站起來”的、大寫的“人”。
舞劇《七尺》的創(chuàng)作過程,其實也是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的一次洗禮,一次屬于我們的長征。支撐著我們的,正是那些前赴后繼的先輩,正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往事,更是那永不熄滅的信念。
——胡磊
故事梗概:
舞劇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為時代背景,樹立了“先驅者”、“覺醒者”、“長征者”、“自覺者”、“行動者”、“解放者”這六個在不同階段的革命者的形象。并通過頭、膝、腳、腰和背、手、頭這六個意象構成了六個篇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革命者,一個堂堂七尺男兒是如何歷經(jīng)各種磨難站立起來的。這是一個革命者煉成的過程,這更是一個男人成長的過程。
先驅者的鮮血變成了覺醒者的熱血;覺醒者的熱血變成了長征者的希望;希望之火在長征途中變成了蜿蜒的火炬;曾經(jīng)的火炬被風雨熄滅,但每個人都在自覺中都成為了新的火炬;薪火相傳前赴后繼中,星星之火匯集在革命的熔爐中,團結一心,百煉成鋼;這鋼與火,被無數(shù)雙手錘煉著,傳遞著,終于,成為了拯救解放世界的力量。
核心意義:
《七尺》講述的是革命的歷程,講述的更是信仰鑄就的過程。先驅者、覺醒者、長征者、自覺者、行動者、解放者最后匯集在了舞臺上,他們轉過頭,伸直膝蓋,邁開腳,挺起腰,展開雙臂握緊拳頭,最后,昂起了不可屈服的頭,這就是一個革命者的頭顱,這就是一個革命者的形象!他堂堂七尺,他心懷信仰,他目光遠望,他,就是那個前赴后繼的革命者!他,將帶領著我們大步地向前,走去!
第一幕
頭——先驅者——犧牲的意義
犧牲是信仰的臺階。
第二幕
膝——覺醒者——去追尋希望
眼望著現(xiàn)實,他也彷徨,他也徘徊。他只知道必須改變,卻不知該走向何方……。在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的囚籠中,覺醒的青年孤獨、無助。
第三幕
腳——求索者——星星之火的開始
少女站在荒原上,將希望幻化成火炬,照耀著茫然中的眾生。
走?還是不走?
少女的火炬在風里冽冽作響,仿佛在說:不走,必將為黑暗吞沒!
第四幕
背——自覺者——從少年到男人
少年在漫漫的征途中歷經(jīng)磨礪,終于,他挺起了腰桿,終于,他張開了雙臂,漸漸成為別人可以仰望和跟隨的背影。
第五幕
手——行動者——匯集起來的力量
覺醒的人們,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chuàng)出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六幕
頭——解放者——信仰的建立
先驅者、覺醒者、求索者、自覺者、行動者匯集于舞臺,他們伸直膝,邁開腳,挺起腰,展開臂,握緊拳,最后,昂起了不可低屈的頭。這是一個革命者的頭,這是一個革命者的軀,他堂堂七尺,心懷信仰,目光遠望,這就是那個前赴后繼的革命者,他,帶領著我們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七尺》主創(chuàng)名單
藝術總監(jiān):劉敏
總導演:胡磊
編劇:關山
作曲:三寶
舞美、燈光設計:李彤
服裝設計:阿寬
化妝造型:賈雷
執(zhí)行導演:蘇鵬
宣傳、制作: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