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音樂和歌的時代,是寂寞的。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音樂和歌。
散步在<鄉間小路>
<橄欖樹>下乘涼
翻開<光陰的故事>
唱著那些年的<青春舞曲>
在<外婆的澎湖灣>
望著<阿里山的姑娘>
數著<蝸牛與黃鸝鳥>
那是<遲到>的童年
簡單的吉他、打擊樂
伴隨著醇厚的吟唱
總讓我們想起遼闊的田野和沒有被污染過的天空總讓我們懷念那灑在歸家小路上的
縷縷夕陽
民謠的魅力就在于不假涂飾而現出本色一如土地的黃色正是最純粹的顏色
雪花的美正在于白色
而沒有涂抹成五彩斑斕
藝術家介紹
小提琴:
朱娟娟,天津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曾出訪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張雯珠,現任天津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天津音樂學院畢業生,在校成績優異,連續獲得多年優秀尖子生稱號。
大提琴:
王箏,天津交響樂團演奏家,中國大提琴協會會員,天津音樂家協會會員,天津大提琴協會理事。曾赴法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香港等國家及地區曾經大型演出及室內樂演出。
小號:
李念,師從陸柏青先生,現任天津交響樂團小號聲部首席,擔綱錄制天津交響樂團首張宣傳資料CD,出演交響樂、管弦樂、室內樂作品百余部,并多次以首席小號身份隨團出訪。
口琴:
楊晟,天津群藝口琴會、天津青年會口琴會副會長,天津金口琴藝術交流中心創始人,中國音樂學院口琴考級編委,歷任亞太國際口琴比賽評委和國內口琴大賽評委。
竹笛:
劉昭君,天津民族樂團竹笛演奏家,天津民管協會理事,天津竹笛協會理事,曾出訪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
古箏:
楊妍妍,古箏碩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會委員;天津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古箏專業講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天津分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考官;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新加坡國際華人藝術大賽歷任多屆評委。
曼陀林:
田愛軍,現任天津交響樂團客座吉他、尤克里里、曼陀林演奏家、天津音樂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教委歷屆文藝展演評委、中國音樂家協會考級委員會天津考區考官、中央音樂學院認證數字音樂中級教師、天津市民謠吉他考級教材副主編。
打擊樂:盧山
吉他:李宗偉、周曉喬
貝斯:時維
鋼琴、合成器:劉桉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
經典賞析
橄欖樹
詞/ 三毛 曲 / 李泰祥
原唱:齊豫
《橄欖樹》是李泰祥和作家三毛在民歌時代所共同合作的經典之作。這首歌曲抒發了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齊豫既柔又具有內在力度的歌喉把《橄欖樹》的旋律和歌詞的內涵表現的恰如其分。《橄欖樹》里齊豫的聲線除了因為尖銳的高音所帶來的飄逸感,期間還是散發出一種很純樸的泥土氣息 。
這首歌曲表現出了和市場流行截然不同的藝術氣息,加之李泰祥亦古亦今的編曲方式,讓這首歌很快成了民歌時代唯美風格作品的典型。這首由三毛填詞的歌曲不僅僅是一首好聽的經典作品,更多的凝聚了三毛對自由奔放的流浪生活的一種懷念。
蝸牛與黃鸝鳥
詞 /陳宏文 曲 / 左宏元
原唱 / 銀霞
《蝸牛與黃鸝鳥》由陳弘文作詞、左宏元作曲。采用2/4拍,五聲徵調式,一段體結構。
這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光陰的故事
詞 /羅大佑 曲 /羅大佑
原唱 / 張艾嘉
《光陰的故事》是一首經典老歌,被評為“100首必聽經典老歌之一”。 光陰的故事是由羅大佑填詞和譜曲,而原唱是張艾嘉,最早收錄在專輯《童年》中。
這首歌總能觸動你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多愁善感的青春。那一抹青春的紅,刻在我們生命的透明中!羅大佑用他深情的嗓音唱紅了《光陰的故事》歌詞,《光陰的故事》成為了經典校園民謠。
節目單
上半場
1、青春舞曲
2、外婆的澎湖灣
3、橄欖樹
4、遲到
5、阿美阿美
6、魯冰花
7、蝸牛與黃鸝鳥
8、送你一朵玫瑰花
9、牛仔很忙
下半場
1、光陰的故事
2、鄉間小路
3、失戀陣線聯盟
4、滄海一聲笑
5、笑紅塵
6、滾滾紅塵、
7、海上花
8、阿里山的姑娘
9、原鄉人
*曲目以現場演出為準*
TAGS: 臺灣經典民謠音樂會門票 臺灣經典民謠音樂會 臺灣經典民謠音樂會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