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青衣,筱燕秋
戲如人生,人生入戲
二十年后夢再圓
在生活的隱秘處
筱燕秋無所不在
這不是別人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故事
畢飛宇代表作首次登上京劇舞臺
“戲劇靈魂師”張曼君執導
戲劇梅花獎得主李亦潔領銜主演
布拉格國際舞美獎獲得者劉杏林充滿象征意義的舞臺設計
一線大師名家傾情加盟
總策劃:梁勇
出品人:葉飚榮
總監制:諸敏?趙新葉
主創
原著:畢飛宇
導演:張曼君
編劇:楊?蓉
唱腔設計:尹曉東陳建忠
作曲&指揮:吳小平
配器:王嘯冰
舞美設計:劉杏林
燈光設計:邢?辛
服裝&造型設計:藍玲
音響總監:陳小東
布景戲服設計:秦文寶
道具設計:洪亮
江蘇大劇院制作京劇《青衣》
主演
領銜主演:李亦潔
主演:劉建杰陳俊杰方沐蓉王東
老旦演員:陳丹娜
老藝術家:高韻
戲中嫦娥:董晶
老生演員:萬鵬飛
演員(女)
陳婷韓 露顧春韞朱 青施天妹唐悅李樂張樂
演員(男)
陳越王新國蔡文豪門子濤于 帥呂慧?鄭重
劇情
八十年代初,筱燕秋飾演《奔月》中嫦娥走紅,萬人仰慕。因不滿B角演繹角色有誤,口出譏言,難忍嫦娥受污,一杯開水撲向B角,從此離崗,無緣舞臺。
二十年后,《奔月》復排,團長喬炳璋力邀筱燕秋回團擔綱。二十年苦期苦盼,二十年晨練不輟,二十年心念舞臺,一旦復歸,筱燕秋百感交集,堅信自己是唯一的嫦娥。
江蘇大劇院制作京劇《青衣》
孰料剛進團不久的春來躍躍欲試,想做B角。塵封的往事喚起,結疤的傷口揭開,筱燕秋于不屑中對春來充滿敵意。她內心竭力排斥著春來,又不自覺地對極有天賦的春來生出些許欣賞與贊嘆。
演出前夕,筱燕秋意外懷孕。面對二十年夢寐的舞臺,二十年追逐的嫦娥,她忍痛吞藥,舍棄期待多年的孩子,因此與視她為女神的丈夫面瓜決裂。
江蘇大劇院制作京劇《青衣》
最后一次連排,筱燕秋缺席,頂替的春來表現完美。筱燕秋趕到,續演嫦娥,贏得眾人由衷的夸贊,似見演出盛狀。心若明鏡的筱燕秋自省缺憾,視嫦娥為神祗的她看到差距,視舞臺為圣潔的她不容瑕疵。她陷入巨大的恐慌,痛苦的掙扎,無望的抗爭。面對嫦娥的召喚,她拼命追趕,卻越行越遠……她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位戲曲演員的辛酸經歷,這是一個女人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每一個個體都將面對的生命必然。
期待走進劇場的您,能跟隨劇中人的脈動,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透視劇中人的命運起伏,反觀自己的人生。
江蘇大劇院制作京劇《青衣》
藝人團體介紹
主創
張曼君
張曼君導演
新世紀杰出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務院終身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采茶歌舞劇《山歌情》《八子參軍》;湖北花鼓戲《十二月等郎》;京劇《馬前潑水》《水上燈》《欽差林則徐》;昆曲《一片桃花紅》;越劇《梅龍鎮》;評劇《紅高粱》《母親》;河北梆子《晚雪》《孟姜女》;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川劇《欲海狂潮》;湘劇《李貞回鄉》《月亮粑粑》;晉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蒲劇《山村母親》;黃梅戲《娃娃要過河》《小喬初嫁》;錫劇《二泉映月》;秦腔《花兒聲聲》、《狗兒爺涅槃》等。
張曼君導演藝術的最大特點是立足戲曲,借鑒話劇,重視傳統,追求創新,手法豐富。她的作品熱烈奔放,柔情加激情,并富于時代氣息。
楊蓉
楊蓉編劇
鹽城市文廣新局劇目工作室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劇。
創作大戲作品近二十部,其中新編歷史劇《凄琴寒劍》獲第28屆田漢戲劇獎二等獎;新編歷史劇《晉吳悲歌》《齊姜》《凄琴寒劍》《莊公嘆》分別獲得江蘇省戲劇文學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新編歷史劇《姊妹淚》、大型現代戲曲《楊家碾坊》《水墨青花》分別獲得江蘇省戲劇文學獎三等獎;新編歷史劇《晉吳悲歌》《齊姜》在山東省向全國征集舞臺劇本中獲劇本獎。大型現代錫劇《三三》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江蘇省舞臺藝術重點投入劇目,由張家港市藝術中心上演,獲第二屆江蘇省文華獎?文華大獎,文華編劇獎。
尹曉東
尹曉東唱腔設計
尹曉東,國家一級作曲,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1991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曾任文化部藝術司戲劇處、演出處處長,中國國家京劇院副院長。為《三寸金蓮》《鄭和下西洋》《白潔圣妃》《關圣》《無旨欽差》《知音》《欽差林則徐》等多部京劇新劇目擔任作曲。作品曾獲中國藝術節“文華音樂創作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等。
在文化部藝術司工作期間,曾組織起草《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全國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擔任國家級大型文藝晚會以及新年京劇晚會演出總監,參與組織中國藝術節、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曲藝術節、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等多項全國性藝術活動。在各類報刊發表音樂和藝術理論文章多篇。
陳建忠
陳建忠唱腔設計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本人參與創作的劇目曾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劇目獎”;“京劇節一等獎”;“金鷹一等獎”、“飛天一等獎”。個人曾榮獲“文華音樂創作獎”、多次榮獲京劇節“最佳作曲獎”,“金孔雀作曲大獎”和其他省部級獎項。
代表作品:戲曲舞臺劇:《三寸金蓮》《媽祖》《白潔圣妃》《清風亭》《牛子厚》《知音》《欽差林則徐》《陳廷敬》等。戲曲電視連續劇:《契丹英后》《大腳皇后》《佘賽花》等。京歌:《釵頭鳳》《朝圣》《走向復興》《同圓中國夢》《繡紅旗》等。
劉杏林
劉杏林舞美設計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中國舞美學會副會長,國際舞臺美術組織(OISTAT)中國中心主席。曾獲2009世界舞臺設計展(WSD2009)金獎。2013世界舞臺設計展(WSD2013)最佳舞臺設計入圍獎。2015布拉格國際演出設計與空間四年展(PQ2015)演出設計獎。
主要舞臺設計作品有:話劇:《櫻桃園》《原野》,歌劇《日出》《運河謠》《高山流水》,舞劇《桃花源記》,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京劇《屈原》,淮劇《馬陵道》,粵劇《伶丁洋》,黃梅戲《和氏壁》,越劇《春琴傳》,昆曲《牡丹亭》,閩劇《紅裙記》,錫劇《繁漪》,評劇《良宵》,晉劇《大紅燈籠》,蘇劇《滿庭芳》,河北梆子《北國佳人》。設計的越劇《陸游與唐婉》、兒童劇《紅領巾》、桂劇《大儒還鄉》、昆曲《紅樓夢》分別入選2003、2005、2006和2012年度國家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
邢辛
邢辛燈光設計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燈光設計。文化部優秀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涉獵廣泛。近年主要舞臺設計作品話劇《簡愛》,《死無葬身之地》,歌劇《西施》,《大漢蘇武》,舞劇《朱鹮》,《水月洛神》,甬劇《典妻》,川劇《死水微瀾》,黃梅戲《徽州女人》,花鼓戲《十二月等郎》,晉劇《于成龍》,京劇《駱駝祥子》,《天下歸心》,昆曲《紅樓夢》,越劇《梁祝》,梨園戲《節婦吟》,秦腔《西亰故事》,《花兒聲聲》,評劇《紅高粱》。連續獲得第九至十四屆文華舞臺美術,燈光設計獎。2004—2010年度全國戲劇文化獎(話劇金獅獎)。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舞美設計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燈光設計獎。第六,七,八屆中國戲劇節舞美獎。多次獲得“中國藝術節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曲學會獎”、“中國舞美學會獎”等國家級獎項。
藍玲
藍玲服裝、造型設計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服裝造型設計,現任杭州藍玲藝術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一生從事戲曲服裝、人物造型設計。作品涉及多劇種,主要有:越劇《西廂記》、《陸游與唐婉》、《孔乙己》、《柳永》、《大夢長安》、京劇《大唐貴妃》《天下歸心》,昆劇《大都版牡丹亭》《班昭》《續琵琶》、音樂劇《簡愛》數百臺作品。
設計作品多次入選“五個一”工程、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品劇目。多次獲得中國文化部文華大獎及文華獎、獲中國戲劇節優秀設計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中國越劇藝術節金獎、中國舞美學會學會獎、少數民族藝術節“金孔雀”獎、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劇最佳美術獎等。以及多項省、市戲劇節優秀設計獎。
吳小平
吳小平作曲、指揮
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化部優秀專家、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原江蘇省文化廳藝術總監。曾獲第十屆文華音樂創作獎、第七屆音樂金鐘獎、中國第十屆電視劇單項音樂獎,第十七屆全國群星獎,多次獲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設計獎。代表作有:歌曲《梅蘭芳》,舞劇《王羲之》,京劇《西施歸越》,越劇《陸游與唐婉》,管弦樂《垓下隨想》等。
王嘯冰
王嘯冰配器
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碩士,現任江蘇省演藝集團創作研發中心戲劇工作室主任。創作的作品涉及歌舞、影視、戲劇等多種形式,曾榮獲中國藝術節、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國戲劇節、中國京劇節、中國昆劇節、中國越劇節等獎項。多部作品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及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11年被授予首批江蘇省優秀青年音樂人才稱號,2015年個人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首批音樂作曲)。
主要音樂作品有:管弦樂作品《彝夢》,組歌《運河暢想》(合作),二胡與樂隊《龍鳳呈祥》《蘇北隨想》,板胡與樂隊《氣貫長虹》,室內樂《琴賦》《探煙望雨》,新民樂作品古箏與電子音樂《閨夢》、二胡與電子音樂《畫韻》,歌曲《莫愁聽雨》《愛上你》《不該來江南》《梨園尋夢》《思念》等。
主要戲劇作品有:京劇《飄逸的紅紗巾》《花蕊》《駝哥與金蘭》《齊王田橫》《鏡海魂》《如姬》《青衣》《蘭陵王》,昆曲《小孫屠》,越劇《柳毅傳書》《云之錦》《阿育王》《女兒湖》《丁香》、新版《莫愁女》,黃梅戲《蘇東坡》《活字畢升》《墨痕》,滑稽戲《顧家姆媽》《探親公寓》《親親一家人》《親親保衛戰》,錫劇《江南雨》《桃花村》《生死牌》《林徽因的抗戰》《天目湖之戀》,揚劇《丹鳳湖畔》《太平橋》《江都公主》《蘆花戀》《黃鵠歌》,滇劇《鐵血流芳》《情暖春秋》《鄉謠》《流動》,晉劇《紅高粱》,蘇劇《柳如是》《滿庭芳》,白劇《榆城圣母》,傣劇《刀安仁》,贛劇《邯鄲記》,淮海戲《臨時爸爸》,淮劇《武訓先生》,舞臺劇《尋找張愛玲》,魔幻神話音樂劇《美猴王》等。
陳小東
陳小東音響總監
國家一級音響導演、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音樂制作人,監制策劃錄制的很多音樂作品獲國家各類藝術大獎。
主演
李亦潔
李亦潔飾 筱燕秋
曾用名李潔,國家一級演員,宗梅派,工青衣行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德藝雙馨”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十大女杰,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人才,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江蘇省紫金文化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師承陳正薇、楊秋玲、李金鴻、高云鳳,得益梅葆玖、沈曉梅、李艷萍、范玉媛等親自教導,2006年拜杜近芳先生為師。主要作品:《天女散花》《廉錦楓》《白蛇傳》《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鳳還巢》以及新創劇目《西施歸越》《飄逸的紅紗巾》《花蕊》《如姬》《太真外傳》。
曾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法國巴黎第二屆中國地方戲曲節“青年藝術家獎”,江蘇省首屆青年戲曲節“最佳表演獎”,江蘇省文化藝術節一、二屆文華表演獎,被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評為“中國京劇之星”稱號。
劉建杰
劉建杰飾 喬炳璋
國家一級演員,楊派老生,第三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現任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1996年拜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鳴盛先生為師,2009年拜著名京劇教育家葉蓬教授為師。嗓音寬亮,蒼勁挺拔,圓潤醇厚,韻味奪人,表演穩重,文武兼備。主演劇目有《漢宮驚魂》《四郎探母》《摘星樓》《失空斬》《石龍灣》《春秋霸主》《鐵血鴻儒》等。在2013年劇院創作劇目《瑞蚨祥》中擔任領銜主演,該劇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京昆組第一名),個人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和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中國第七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表演獎”等獎項。
陳俊杰
陳俊杰飾 面瓜
著名裘派花臉,裘派第三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生。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中共黨員。北京市民盟文化委員,被譽為“百姓藝術家”。曾參加97—98年春節晚會以及全國電視臺晚會百余臺。現為北京京劇院九大頭牌之一。梅蘭芳京劇團主要演員。
代表劇目:《姚期》《秦香蓮》《遇皇后,打龍袍》《鍘包勉》《赤桑鎮》《群英會》《龍鳳呈祥》《失空斬》《坐寨盜馬》《白良關》《趙氏孤兒》《壯別》《飛虎山》《火牛陣》《鳳還巢》《霸王別姬》等。新編歷史戲《宰相劉羅鍋》《連升三級》、現代戲有《杜鵑山》《智取威虎山》《紅燈記》、大型史詩京劇《梅蘭芳》等。92年天津匯演優秀表演獎,93年山西杏花獎,91年文化部揚州現代戲匯演(優秀伴唱獎),網絡票選最具人氣京劇演員獎等。
方沐蓉
方沐蓉飾 春來
24歲,漢族。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梅派青衣。畢業于上海戲曲學院本科京劇表演班。師從陸義萍、王繼珠、王英姿、郭睿玥等。常演劇目有:京劇《廉錦楓》《四郎探母》《鳳還巢》《起解會審》《貴妃醉酒》《百花贈劍》《天女散花》《販馬記》及昆曲《游園驚夢》《玉簪記》等。進團后在新編現代戲《1937,上海最后的陣地》中擔任主演凌維誠,在青春版《貞觀盛事》中飾演萇娥。曾獲獎勵:“潮汕星河獎”文學藝術一等獎;“第九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金獎;“中央電視臺第二屆全國戲曲院校京劇學生電視大賽”熒屏獎等。
王東
王東飾 夏明
王東,出生于1987年。1998-2003年畢業于江蘇省戲劇學校,2003分配到江蘇省京劇院工作至今。曾出演京劇《花蕊》《太真外傳》《精忠報國》《西施歸越》《飄逸的紅紗巾》、話劇《中山碼頭》《金陵刻經?楊仁山》等。在《飄逸的紅紗巾》飾高爾森,該劇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參加編排話劇《新龍門客傳》形體導演。曾隨團出訪德國、馬耳他、荷蘭、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牙買加、日本、韓國、臺灣、澳門等國家與地區演出。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