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比佐(法) Philippe Bizot 教師、演員、編劇、導演
1962年,八歲的比佐因偶然觀賞了默劇大師馬賽爾·馬爾索的表演而與默劇結下了不解之緣。1972年,18歲的比佐希望拜法國著名默劇演員讓·路易·巴侯為師,然而在看完比佐的演出后,巴侯竟說:"你不需要老師,可以出師了。"1974年,20歲的比佐獲得巴黎國際默劇大賽的金獎。
從那時起,他便忙于穿梭世界各地,向成千上萬的人們--孩童,殘疾人,聾啞人和自閉癥患者--表演和傳授默劇。菲利普·比佐先后在法國波爾多、馬賽、美國、黎巴嫩,玻利維亞和巴基斯坦開辦了自己的啞劇學院。30年的巡回演出,菲利普·比佐的角色在教師,導演和啞劇演員中轉換。如今,他已被公認為著名流的默劇表演藝術家,也是蓬蒿劇場最受歡迎的駐場藝術家之一,他的每一輪演出幾乎場場爆滿,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他被稱為"活躍的靜修士","孤獨的動作詩人", 卻自稱--"瘋狂的天才"。 他說,"默劇是我的生命,我的語言,我的音樂,我的歌曲,我將會快樂……"
內容介紹
40年投身于我的藝術:默劇。
40年游歷世界;
上百場表演;
上千名學生;
與失明、聾啞與殘疾人士共度的美好經歷…
靜默是我的語言、我的音樂、我的歌曲,
從華麗的舞臺到富有魅力的小劇場再到山間的村莊
默劇是世界的語言,一種情感的語言。
我沉醉于――
與觀眾們的神奇相遇
和化妝間里的孤獨時刻,
我逐漸地變成了海報上的那個人,
我知道觀眾快要到了,
我們將靠得更近,
這一切都要感謝我雙手的低語。
表演結束后,
我親吻那雙手,
是他們讓夢想與熱情成真,
他們是一把自由的鑰匙。
40年的寂靜:
是天空、國度,風景,面孔,愛和讓人屏息靜氣的孤獨…
這次的無聲世界四十年巡演,我將會給大家講述一些故事:
從孩提時起,默劇就是我的夢,
如今,
一位走鋼索的藝人,沿著那條繩索,從巴塔哥尼亞來到了中國,
默劇藝術是我的生命,是四十年的無聲世界?
我說:更甚于這一切。
-菲利普·比佐
2012年夏天 法國 圣讓德呂茲
過往評價
白色的油彩涂在臉上,一束白色的燈光打在身上;一個人、一臺戲、一言不發,一個夸張的面部表情,一個優雅的手勢,讓全場大笑或哭泣,他是菲利普·比佐,世界一流的默劇表演藝術家,一位依賴肢體與表情書寫無字詩歌的"動作詩人"。
--人物 商業藝術
驀然回首,那些根植著我們民族關于"美"的所有想象的戲曲,與比佐先生的默劇存在著極大的共通性,他們共同昭示著:戲劇作品中,"詩"的質感、張力與瞬間的永恒,仍是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天空不曾留存痕跡,但飛鳥而逝般的詩意曾經飛過。
--鳳凰文化 黃銳爍
在舞臺上,他是黑暗中的精靈,完美的肢體表演孕育著幽默和諷刺讓人過目不忘。生活中的比佐一樣對萬物充滿好奇,在北京表演的時候,走在街上就用僅會的一句漢語問每一個人:"你吃了嗎?"
--《三月風》記者白帆
在比佐的眼里,沉默并不只有一種,它有很多種方式。沉默很豐富--「我習慣在各種各樣的沉默中生活」,在他看來,肢體語言更容易表達情感,口頭表達卻常讓他覺得不那么自在,身體往往更接近詩意。
--文藝生活周刊 記者 骨朵
有幸坐在第一排,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都看得一清二楚。演出非常精彩,尤其是即興表演,太體現功力了。最后還有一個小小的驚喜,我想我會終身難忘。肢體的表現力,對生物、非生物的理解與展示以及期間透露出的孤寂情緒都將他人完全拉入了他所展示的無聲世界,悄無聲息,只有在即興演出時才恍然發覺自己其實正坐在劇場的椅子上。
--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