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及導演:菲利普?比佐(法)PhilippeBizot教師、演員、編劇、導演
1962年,八歲的比佐因偶然觀賞了默劇大師馬賽爾?馬爾索的表演而與默劇結下了不解之緣。1972年,18歲的比佐希望拜法國著名默劇演員讓?路易?巴侯為師,然而在看完比佐的演出后,巴侯竟說:"你不需要老師,可以出師了。"1974年,20歲的比佐獲得巴黎國際默劇大賽的金獎。
從那時起,他便忙于穿梭世界各地,向成千上萬的人們--孩童,殘疾人,聾啞人和自閉癥患者--表演和傳授默劇。菲利普?比佐先后在法國波爾多、馬賽、美國、黎巴嫩,玻利維亞和巴基斯坦開辦了自己的啞劇學院。30年的巡回演出,菲利普?比佐的角色在教師,導演和啞劇演員中轉換。如今,他已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默劇表演藝術家,也是蓬蒿劇場最受歡迎的駐場藝術家之一,他的每一輪演出幾乎場場爆滿,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他被稱為"活躍的靜修士","孤獨的動作詩人",卻自稱--"瘋狂的天才"。他說,"默劇是我的生命,我的語言,我的音樂,我的歌曲,我將會快樂……"
演員:薛佳(中)導演、舞者
旅居新加坡歸國,師從法國默劇大師菲利普?比佐,融合默劇,薛佳創造屬于自己的舞蹈表達,代表作有《失焦定格》,《妄想》,《雨豸里》,《迷之屋》等,并創有療愈自閉癥舞蹈公益課程。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
內容介紹
當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我喜歡去馬戲團,在那我看到一些奇特的人。當時我很害怕但是又被他們深深吸引。長久以來,這些人的印象在我心中揮之不去,他們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呢?
多年之后,我教過全世界很多不同的人,他們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夢想,感傷和愛。情感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部關于情感,愛與尊重的作品。它用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呈現,特別的,敏感的,神秘的……安妮霍克的一生充滿奇特,她來自哪里?她為什么悲傷?她將要去哪里……今天有誰還會記得這個女人?
過往評價
驀然回首,那些根植著我們民族關于"美"的所有想象的戲曲,與比佐先生的默劇存在著極大的共通性,他們共同昭示著:戲劇作品中,"詩"的質感、張力與瞬間的永恒,仍是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天空不曾留存痕跡,但飛鳥而逝般的詩意曾經飛過。
--鳳凰文化黃銳爍
在比佐的眼里,沉默并不只有一種,它有很多種方式。沉默很豐富--「我習慣在各種各樣的沉默中生活」,在他看來,肢體語言更容易表達情感,口頭表達卻常讓他覺得不那么自在,身體往往更接近詩意。
--文藝生活周刊記者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