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樂團青年演奏家董曉琳琵琶獨奏音樂會》
時間:2017.3.10
地點:北京音樂廳
指揮:劉沙
票價:80、180、280、380、480
董曉琳:
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樂團琵琶首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之一。
7歲開始學習琵琶。啟蒙于劉錫剛、田毓成二位老師。1992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先后師從于吳俊生、周慧、任宏、董楠幾位老師。1998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本科。師從劉德海教授。2002年再次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國音樂學院劉德海教授的碩士研究生,繼續琵琶專業的深造。2005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中央民族樂團。
在大學期間曾兩次獲得“劉明源”器樂獎學金比賽一等獎。
曾獲得中國音樂學院首屆琵琶比賽第一名。“天華杯”全國青少年琵琶比賽銀獎。第八屆全國“金鐘獎“琵琶比賽銅獎。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殊榮。
改編創作了琵琶作品《昭君怨》 《夜深沉》著有論文《論劉德海的音樂創作理念》。參與錄制了cd《劉德海音樂人生五十年》演奏了《喜慶羅漢》《晚霞》
中央民族樂團青年演奏家董曉琳琵琶獨奏音樂會
多年來,董曉琳曾多次赴歐洲,亞洲等幾十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演出交流。
2000年應德國政府邀請遠赴柏林,在柏林音樂廳演出,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等中國琵琶名曲。受到德國前總理Gerhard Schroder(施羅德)的接見與高度贊賞。
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金帆音樂廳成功舉辦“董曉琳琵琶獨奏音樂會”。音樂會中,董曉琳精彩的詮釋和首演了劉德海先生的多部新作品,如《秦俑》、《長生殿》《鄉村八景》、《晚霞情趣》,《金色的夢》、《白馬馱經》特別是劉先生傾入十年心血完成的琵琶武曲大作《昭陵六駿》,此曲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及深刻的音樂內涵是琵琶音樂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同年錄制《劉德海音樂人生50年》中劉德海先生的琵琶作品《喜慶羅漢》《晚霞》《雜耍人》《紡車〉《不倒翁》。
2002年5月應山東師范大學音樂系邀請,赴山東濟南舉辦兩場“董曉琳琵琶獨奏音樂會”。演出了傳統曲目《霸王卸甲》《昭君出塞》,劉德海的人生篇《天鵝》,宗教篇《喜慶羅漢》田園篇《天池》以及《昭陵六駿〉等樂曲。
2002年—2005年董曉琳與琵琶大師劉德海在全國及港澳臺舉辦“琵琶大師劉德海從藝50周年”和“琵琶大師劉德海與弟子三姐妹”系列巡回音樂會及學術研討會20多場。
在香港藝術中心,澳門演藝中心、臺北中山堂首演《昭陵六駿》。
2005年底在國家大劇院在《江山如此多嬌》音樂會中與中央民族樂團合作演出琵琶協奏曲《春江花月夜》。
2006年1月25、26日,受中央文化部、中央民族樂團的委派,遠赴保加利亞,在保加利亞國家大劇院與保加利亞交響樂團舉行了兩場“中國新年音樂會”,并與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演出獨奏曲《天鵝》《彝族舞曲》等優秀琵琶作品,受到保加利亞總統,文化部長,中國大使以及觀眾們的熱烈歡迎。
2006年6月23日在北京由中央民族樂團協奏,再次成功舉辦“董曉琳琵琶演奏會”。音樂會演出古曲《十面埋伏》《月兒高〉,董曉琳根據潮州音樂改編的琵琶獨奏《昭君怨〉、劉德人生篇《春蠶》,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受到業界人士的高度贊揚。
在2006年的全國民族器樂“新作品”獲獎音樂會中,成功的詮釋了琵琶與二胡《敘事變奏曲>這首高難度的室內樂作品,專家和業界人士的贊揚。
2007年應邀赴法國,在巴黎,馬賽、馬耳他舉辦五場中國新年音樂會,獨奏演出《天鵝》,《十面埋伏〉,室內樂二重奏琵琶與二胡《敘事變奏曲>。
2009年應邀錄制中央電視臺《風華國樂》琵琶獨奏《白馬馱經》《春蠶》。
2011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應邀參演《全國紀念劉天華,華彥均作品音樂會》,獨奏演出劉天華琵琶曲《歌舞引》。
2011年9月應邀赴臺北中山堂參加百年樹人—琵琶大師劉德海從藝六十周年音樂會。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 《昭陵六駿》。
2014,2015,2016年應邀赴日本,俄羅斯參加室內音樂節演出。
2014年7月應邀,與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先生,在河南音樂廳與河南交響樂團演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
2015年應邀與天津民族樂團,臺灣指揮家劉江濱合作演出《云想花想》
同年10月應邀與武漢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姜金一先生執棒演出《草原小姐妹》
2016年7月應邀赴葉卡捷琳堡參加中俄博覽會開幕式演出與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先生合作演出《草原小姐妹》。
同年12月應邀赴瑞士日內瓦,在聯合國總部會議中心與著名指揮家姜金一先生合作演出《草原小姐妹》。
2017年3月10日將在在北京音樂廳舉辦《手指芭蕾-董曉琳琵琶獨奏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協奏并世界首演,著名作曲家張朝的琵琶協奏曲《天地歌》。
近年來多次出訪歐洲,亞洲,美洲等十幾個國家,曾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捷克廣播交響樂團,保加利亞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河南交響樂團,河南民族樂團,天津民族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等樂團合作,并在柏林愛樂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等音樂廳成功演出。
董曉琳的演奏風格嚴謹細膩,沉穩大氣,演奏技巧高超,音色純美,音樂內涵表現深刻,充滿內在的張力,是當代極具實力的琵琶演奏家之一。
節目單
1《昭陵六駿》劉德海 曲
1991年構思 1993年初稿 2001年定稿
唐昭陵位于中國陜西禮泉縣東北陜西省 禮泉縣 東北 九嵕山
唐貞觀十年,李世民葬長孫文德皇后以后,對紀念自己的戰功,命令將在唐初統一戰爭中跟隨他經歷萬里征塵、在沙場上度過艱苦歲月的六匹駿馬(坐騎),用石雕雕刻立于昭陵玄武門內,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昭陵六駿”
六匹坐騎是-颯露紫、拳毛騧、什伐赤、青騅、特勒驃、白蹄烏
作者以新穎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獨特的構思刻畫一副戰馬的雄姿,勁健俊逸,身冒箭矢,馳騁奮戰的場景。
曲調素材采用唐.散曲《婆羅門引》,刻意追求唐代西域風格。 這是琵琶創作上的唯一一首“武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綠》琵琶與笛子 周龍 曲 笛子:王次恒(助演嘉賓)
藍的天 ,黃的地,孕育出象征生機蓬勃的綠色植物,千萬年來,綠不啻為大地的外衣,更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琵琶與笛子演奏《綠》以淡雅而深邃音調,自然引發人們視覺感官中對“翠綠”產生的悠遠遐想與心靈的啟示。
3《柳青娘》潮州音樂 劉德海 改編
《柳青娘》是潮州音樂中流傳最廣而又雅俗共賞的傳統樂曲,被稱為潮州音樂的“弦詩母”。《柳青娘》分輕三六調、重三六調、活五調三首不同調式。輕六調《柳青娘》較為輕松明快;“重六調”則深沉厚重。“活五調”哀怨纏綿。
琵琶曲《柳青娘》第一段以輕松明快的“輕三六調”開始,后以“活五調”演奏-音樂古樸、端莊、細膩,節奏步步推進,富有層次,情緒深沉幽靜,左手按吟之間略露哀怨之情。
4《手指芭蕾》劉德海 曲
借西方芭蕾舞腳尖“點”的風格,讓指尖在弦上旋轉起來,增添琵琶的靈動美感。保持重拍正彈與節奏不變,用反正彈法作里外弦互換,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技法創新。樂曲結構由舞劇場景式標題段落組成。序-水珠舞-情歌-蘆笙舞-雙人舞-尾聲。
中場休息
5琵琶、大鼓與樂隊《夜深沉》 董曉琳改編 陳思昂配器 大鼓:朱劍平(助演嘉賓)
改編自京劇曲牌 曲調由繁至簡,在快板段落作了較多發展,加入京劇馬腿其中有大鼓的獨奏及鼓與琵琶的競奏,使原曲的精華--剛勁且優美的音樂在琵琶技巧的詮釋下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現。
6琵琶協奏曲《天地歌》張朝 曲(世界首演)
作品受兩部傳奇愛情故事影響而作,一部是充滿美好理想、崇尚英雄精神的傳奇詩篇《召樹屯與婻吾婼娜》,另一部是沈從文最具人性美的小說《邊城》。一個為了“美”與“愛”敢于用生命去挑戰巨大的災難。一個為了“美”與“愛”敢于用一生去等待美好的愛情。這感天動地的精神與情懷,成為熔煉作品靈感的主要來源,作品也因此不重描寫故事情節,而重于情感的表達與升華,并呼喚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創作上不拘一格,多元溶合,力圖展現琵琶與樂隊豐富的表現力以及琵琶的交響性。
*曲目以現場演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