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琴棋書畫”……所有這些,指的都是一種樂器,它從周朝以前就開始流傳,孔子學過它,蔡邕彈過它,李白歌頌過它,詩經里,唐詩里,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它就是古琴。
古琴的特點,無論從形而上、中、下都滿載文化及高度的生命性格:
作為中國樂器的代表,古琴精神在貫穿儒家之傳統的同時,也不乏與釋、道二家相應相成。琴一直為中國文人修身養性的本器,彈琴可以“明道德、感鬼神、美風俗、妙心察”,文人彈琴,既在懷抱天地,亦在明心自察;它的音樂充滿人性與自然,氣象萬千的世界可以流動于七弦之間而幻化入無形之性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地。古琴的形制法天象地,琴器成為可以單獨品鑒之物,在取材、形制、銘文、漆與斷紋上無不講究,愛琴,可以直接是“不勞弦上音”之事。
故,于琴上,閱讀品味的不只是音樂,還是文化、是生命、是整個天地。
北京聚敞現代藝術中心與古琴藝術家巫娜本著支持古琴藝術發展與創新,培養古琴觀眾群體的目的,以方家胡同46號劇場藝術推廣演出平臺為依托,結合古琴藝術家巫娜多年來在國內外對古琴發展的思考與探索的經驗,以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為支撐,制定古琴專項基金體系,從2010年起共同合作開發”古琴劇場 - 巫娜的選本”項目。
此項目以古琴演奏為主線,以24節氣為主題,同時通過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不同組合,形成多種不同內容的現場演出,并可穿插推廣古琴藝術的工作坊、大師班、交流活動等。
演出版塊主要劃分為:傳統古琴演奏、古琴跨界合作及公益性交流活動三大版塊。
小滿。乃二十四節氣第八。“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良辰美景——張衛東先生吟哦、琴歌專場》
曲目(以演出現場為準):
引?清和節當春
琴:楊芬、王亮
天?金經弦誦
《論語——學而第一》
吟哦:張衛東 簫:寧英杰
《詩經——關雎》
吟哦:張衛東 琴:王亮
地?詩詞歌賦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唱:楊欣韻(助演) 琴:楊芬 簫:寧英杰
《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
唱:張衛東 琴:王亮
《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唱:張衛東 琴:楊芬
《雙唱陽關》 渭城朝雨浥輕塵
唱:張衛東 琴:楊芬、王亮 簫:寧英杰
人?賞心樂事
《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唱:張衛東 琴:楊芬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吟哦:張衛東 琴:楊芬
《牡丹亭—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唱:張衛東 琴:楊芬 簫:寧英杰
TAGS: “古琴劇場 – 巫娜的選本”第三場 《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