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根據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巴克哀》改編而成,描述了酒神狄奧尼修斯為了懲罰底比斯王彭提烏,逐一迷惑底比斯婦女的靈魂(包括彭提烏的母親阿嘉妃),然后到達西塔容。彭提烏也被迷住,并被引到西塔容山那些婦女的狂歡宴會中,并被崇拜者撕成碎片。其后,神智不清的阿嘉妃,提著彭提烏的頭顱離開。當她醒過來,才赫然發現兒子已死,自己亦成了代罪羔羊……
主創
鈴木忠志導演
鈴木忠志是利賀劇團的創始人和導演。利賀劇團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的日本富山縣南礪市的利賀村。鈴木是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戲劇節)的發起者,創作形成了鈴木忠志演員表演訓練方法。鈴木先生還擔任其他戲劇機構的重要角色:靜岡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1995-2007);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組委會成員之一;BeSe To戲劇節創始人之一(和中國戲劇家徐曉鐘、韓國戲劇家金義卿聯合創立該戲劇節);擔任日本表演藝術基金會(舞臺藝術財團演劇人會議)董事會主席(2000-2010),該基金會匯聚了全日本最專業的戲劇表演人士。
鈴木忠志的戲劇作品有:《關于戲劇性》《特洛伊女人》《狄俄尼索斯》《李爾王》《大鼻子情圣-西哈諾》《薩德夫人》等。鈴木忠志除了給自己的利賀劇團創作作品之外,還導演了諸多國際性的作品,并與美國四大地區龍頭劇院共同創作并演出《李爾王的傳說》,執導莫斯科藝術劇院《李爾王》,和戲劇奧林匹克、杜塞爾多夫大劇院聯合創作《俄狄浦斯王》,為莫斯科TAGANKA劇院導演《伊萊克特拉》(阿伽門農的女兒)。
鈴木忠志先生撰寫多部書籍闡述他的表演理論,他的英文著作《表演之道》由美國戲劇交流集團出版。鈴木忠志先生在世界各大劇院和戲劇學院教授鈴木演員訓練方法,其中包括: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莫斯科藝術劇院。劍橋大學出版社還出版了鈴木先生的《鈴木忠志的戲劇》一書,該書作為“新視野導演叢書”的一部分,著重研究20世紀那些引領時代的導演們,叢書中其他導演包括:梅耶荷德、布萊希特、彼得·布魯克、努姆什金、羅伯特·威爾遜等。
鈴木忠志先生不僅是戲劇界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還是一個戲劇思想家、實踐家,他的作品在國際戲劇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戲劇理論包括:劇團的組織構架;戲劇空間的創造和運用;如何克服文化和國界的障礙求同存異,創作真正意義上世界性的戲劇。鈴木忠志先生還長時間和建筑大師磯崎新合作,他們在利賀的大自然恩賜中緊密探索各種戲劇空間,包括6個劇場、排練空間、辦公室、住所空間、用餐空間等。
鈴木忠志先生所致力的,不僅是作為導演來創作多種語言和多種文化作品,更是作為一個戲劇圣殿的發起者,將全世界有志于戲劇理想之人士薈萃一堂,反映出戲劇人積極解決時代根本問題的態度。
演出團體
鈴木利賀劇團
1976年,鈴木忠志將他的劇團,曾在過去十年間的日本戰后小劇場運動中扮演著先鋒角色的早稻田小劇場從東京市中心遷移到利賀——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被群山環繞的偏遠小村莊。他們將傳統日式“合掌屋”或被稱為“祈禱之手”的茅草屋改建成劇場,并將劇團重新命名為鈴木利賀劇團(簡稱SCOT)。
自此之后,這里慢慢發展成了一個集宿舍、排練廳以及各式演出場地(包括一個室內劇場,兩個合掌屋劇場,一個黑匣子劇場,一個戶外巖石劇場“巖舞臺”和一個蔚為壯觀的湖濱劇場“野外劇場”)為一體的地方。整個劇團就在這些建筑設施和劇場間,在鈴木忠志的戒律和指引下運行著,如今即將迎接它的38周年紀念。SCOT始終在日本表演藝術團體中保持著領先地位,除了將鈴木藝術搬上舞臺以外,還高標準地展示了這些地方和表演空間的非凡卓業,因而受到了地方和國家政府的雙重支持。
令人意外的是,從大都市轉移到與世隔絕的村莊后反而吸引了更多SCOT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們都很珍視這樣的朝圣,并把這看作了整個戲劇體驗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順應鈴木先生關于戲劇普遍性的觀念,多年(1982-1999)來,利賀國際藝術節都在這個特殊的地方舉辦,這里會舉辦濃縮的鈴木方法工作坊,供全世界學習這個由鈴木先生創造的演員訓練方法的藝術家參與;同時,各個國家的劇團也被邀請到此地,不僅是演出,還在這里生活、工作、相互合作。當他們相互承認各自文化的異同之時,這樣的相遇會激發他們孵化出全新的戲劇觀念以及多種新的文化形式。
利賀村成為了SCOT國際交流的跳板。很多在利賀孕育而生并演出的戲劇作品會繼續在全球巡演。自他們1972年在法國國家戲劇節第一次海外展演后,劇團已先后在3個國家,84個城市進行演出。不僅如此,他們還發起了獨具SCOT表演風格的夏季和冬季戲劇節。利賀儼然成了國際研究活動和培訓表演藝術實踐者的中心,同時也成為了表演藝術的檔案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