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話劇《紅巖魂》作為國家話劇院迎接黨的十八大的重點劇目,以長篇小說《紅巖》為基礎,是國家話劇院繼《這是最后的斗爭》之后又一紅色反腐力作。
劇情介紹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三百余名政治犯得到秘密消息,24小時后,已準備潰逃的敵人將進行集體屠殺。在這種情勢下,我方人員積極組織著自救。就在越獄前最后一刻,獄中支部領導意外得知敵人對重慶的全面爆破計劃。為救山城,為救百姓,共產黨員們甘愿犧牲,放棄越獄,選擇用最穩妥的辦法讓一人將消息帶出,可更為棘手的是如何保護獄中的孩子能脫險……
與此同時,國民黨方面也在爭分奪秒地在部署著屠殺與炸城的計劃的行動……
兩邊是信仰完全不同的年輕人,卻有同樣的年齡、熱血、對信仰的忠貞與堅持,等待他們的是同樣是一場大變革,他們該如何面對,如何度過這24小時……
本劇亮點
汲取了《紅巖》小說精華,沿襲并豐富了人物情感,提升出溫暖的人性情懷,
更為戲劇化地選取了小說中最為精彩和刺激的"行刑前24小時"為行動線,傾力打造"中國式越獄"。
描寫國共兩黨精英的思想交鋒,創舉性的將人物描寫告別"臉譜化",回歸到人和人性本真的樣貌。劇情中對各自陣營的理想信念的"忠誠"與"背叛"都能被觀眾理解和原諒,傳達給觀眾的普世情懷和信仰之理
懷揣信仰的志士用靈魂寫下《獄中八條》,歷歷呈現于觀眾面前,警世般地佇立于舞臺。往昔年代所寫下的"箴言"至今仍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充滿警醒之用。
業內專家高度肯定
--北京晚報評論部主任蘇文洋
其一:推翻反動政府、奪取政權的共產黨人被關進牢房、被集體屠殺,他們大多是二三十歲的熱血青年。而為了保住反動政府、維持政權的國民黨人下令大屠殺,執行者大多也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兩邊是信仰完全不同的年輕人,卻有同樣的年齡、熱血,對信仰的忠貞與堅持……
其二:烈士們在犧牲前,也是全劇的結尾,用鋼管、手銬敲打著牢房的鐵欄,集體高聲朗誦《獄中八條》,這是當年脫險的同志帶出來的犧牲前的共產黨人在獄中向黨提出的意見書。《獄中八條》:防止領導成員腐化;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切勿忽視敵人;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嚴格進行整黨的整風運動;懲辦叛徒特務。我在聆聽《獄中八條》時,完全被英烈們62年前用鮮血凝結成的遠見卓識震撼了。
TAGS: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 話劇《紅巖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