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薦
打開音樂之門·2017北京音樂廳暑期系列音樂會
音樂的色彩--法國鋼琴大師魯迪多媒體音樂會
穿越時空的大師對話,音樂大師與繪畫巨匠的色彩碰撞,用《圖畫展覽會》展現康定斯基抽象主義巔峰之作。一場音樂會了解巴黎國家歌劇院頂棚夏加爾名畫的創作歷程,展開音樂五彩的翅膀,自由翱翔。
音樂會介紹
上半場, 俄羅斯作曲大師穆索爾斯基對話前蘇聯畫家康定斯基
穿越時空的大師對話,音樂大師與繪畫巨匠的色彩碰撞,用《圖畫展覽會》展現康定斯基抽象主義巔峰之作。一場音樂會了解巴黎國家歌劇院頂棚夏加爾名畫的創作歷程,展開音樂五彩的翅膀,自由翱翔。
2010年,魯迪創作了多媒體音樂作品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演出時播放著他參考了1928 年康丁斯基的劇場版本制成的電影。此作品在巴黎音樂城(Cité de la Musique)大獲好評,隨后該作品開始了在法國各地及海外,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倫敦、耶魯、紐約、塞爾維亞、米蘭和香港國際藝術節演出。在2012年9月該作品于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演出,引起了媒體與文化領域的極大關注,好評如潮。
下半場,鋼琴大師魯迪對話夏加爾
*圖片來自魯迪動畫《音樂的色彩》Image from animated film by Mikhail Rudy
鋼琴大師魯迪受夏加爾的外孫女梅列特·梅耶(Meret Meyer)女士所托,于2013年7月法國尼斯夏加爾博物館40周年館慶時創作了鋼琴視聽作品《音樂的色彩》。
作品根據夏加爾當年在創作巴黎國家歌劇院(嘉尼葉宮)天蓬畫作時遺留下來的14幅原始手稿進行了動畫復原,在魯迪大師的鋼琴作品詮釋下,將向觀眾徐徐展現大師從純抽閑素描到最后繪制成形的整個創作過程。
該作品首演于巴黎國家歌劇院夏加爾真跡的恢宏穹頂之下,隨后又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上演,大獲成功。魯迪本人因此被委任為聯合策展人,于2015年秋,在剛落成的巴黎愛樂大廳舉辦 "夏卡爾與音樂間色彩"大型展覽,并演奏了該作品。該作品錄音及展覽吸引世界各地12萬觀賞者前來。自2015年,魯迪攜"音樂的色彩"受邀于世界各大音樂節及雙年展。足跡遍及米蘭、倫敦、墨西哥、拉羅克當泰隆藝術節等等。同年受香港國際藝術節邀請,帶著這部作品進行了亞洲首演,引起了極高的社會反響。
媒體評論
鋼琴大師 米哈伊爾 魯迪 Mikhail Rudy
全球最偉大的20位鋼琴家之一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44位鋼琴名家之一
--英國《BBC古典音樂》
"魯迪的藝術修養,令人夢寐以求"
--英國Classic FM電臺
"(Mikhail Rudy的)《幻影》(出自拉威爾《夜之幽靈》)不但是全部樂曲中最出色的一首,而且是唱片 集中收錄的一首……這是想象力的巔峰之作。"
--《留聲機》雜志
藝術家介紹
鋼琴大師米哈伊爾·魯迪(Mikhail Rudy)
鋼琴大師米哈伊爾·魯迪出生于俄羅斯,于莫斯科音樂學院師承鋼琴大師雅各.弗萊爾(Jacob Flier)。 1975 年于巴黎瑪格麗特.隆大賽折桂后遷往法國。他首次踏上國際舞臺便是與偉大而傳奇的前蘇聯大提琴演奏家羅斯特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 )及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合奏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魯迪曾與很多世界知名的樂團和指揮大師合作。早年間便曾受邀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薩爾茨堡音樂節演出。他的美國首演是與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指揮的克里夫蘭管弦樂團合作,倫敦首演則是與邁克·提爾森·托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魯迪至今仍是英國幾乎所有主要樂團以及世界各大一流音樂節與樂團的常駐藝術家。其他合作的樂團還包括柏林愛樂樂團、柏林交響樂團、斯卡拉歌劇院樂團、荷蘭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鹿特丹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NHK 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等。
魯迪是國際知名唱片品牌EMI 的簽約藝術家,他錄制的唱片屢獲殊榮。其錄制的《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及《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獲法國唱片學院獎法國唱片學術獎 (Prix de l'Academie du Disque Francaise),而他的《舍曼諾夫斯基鋼琴獨奏作品集》則獲得了法國國家唱片大獎 (Grand Prix du Disque)。此外他的專輯還獲得過查理·克羅斯學院大獎 (Grand Prix Academie Charles Cros)、布達佩斯李斯特大獎 (Grand Prix Liszt in Budapest)等。此外,他與俄羅斯指揮大師楊松斯及圣彼得堡愛樂樂團合作錄制的拉赫瑪尼諾夫與勃拉姆斯全套協奏曲,一直是全球鋼琴愛好者的典藏佳品。 在唱片領域,這位出生在俄羅斯、成名于西方的鋼琴家的"藝術修養"被Classic FM電臺評價為"令人夢寐以求"。
魯迪經常獲邀于祖國俄羅斯演出,與圣彼得堡愛樂樂團和莫斯科的所有主要樂團保持著長期而廣泛的合作。他還常于世界各地舉行獨奏會,并每年在巴黎和倫敦演出。他親手創立了享譽世界的圣西奎耶音樂節 (Festival de St Riquier in France) 并擔任其藝術總監長達二十年。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鋼琴大師"之一(《BBC古典音樂雜志》評選),魯迪參與過不少電視及電影制作,這其中包括與英國BBC電視臺合作的一部講述柴可夫斯基音樂與人生的經典紀錄片,魯迪在片中彈奏并講解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在法國,他制作了一系列音樂廣播節目,介紹斯克里亞賓、勃拉姆斯、席曼諾夫斯基、雅納切克等著名音樂家的生平和作品。他甚至還積極從事實驗電影的攝制與寫作,2008 年出版了第一部音樂著作《鋼琴家小說》。
作為鋼琴藝術的傳播者,魯迪一直致力于嘗試各種打破藝術呈現邊界的可能,與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展開了豐富而創意的合作。他曾與著名爵士鋼琴家米沙.阿爾貝林(Misha Alperin)聯合創作了《疊夢》(Double Dream)雙鋼琴作品,用重新演釋與即興創作的方式對經典曲目進行了成功探索與全新詮釋。此作品先后在澤西音樂節、哥本哈根爵士音樂節、悉尼藝術節、香港藝術節上演,廣受好評。
魯迪根據華迪沙.斯碧曼(Wladyslaw Szpilman)的傳記《鋼琴家》創作了一部音樂劇場作品,并于香港藝術節親自演出。2010 年,魯迪演創作了多媒體音樂作品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演出時播放著他參考了 1928 年康丁斯基的劇場版本制成的電影。此作品在巴黎音樂城(Cité de la Musique)大獲好評,在法國各地及海外,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倫敦、耶魯、紐約、塞爾維亞、米蘭和香港藝術節演出。《圖畫展覽會》在 2012 年 9 月于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演出時,好評如潮。
魯迪的最新作品是一部動畫電影,受夏卡爾為巴黎歌劇院頂部的繪畫所啟發。隨著這部影片于巴黎歌劇院及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成功,他獲委任為聯合策展人,于2015年秋在巴黎愛樂大廳策劃了首個有關"夏卡爾與音樂間色彩"的大型展覽。 2015 年 2 月,魯迪于巴黎盧浮宮與電子舞曲音樂界的傳奇人物杰夫?米爾斯(Jeff Mills)聯手演出多媒體節目,包括一些有關維克托.瓦薩雷(Victor Vasarely)里等藝術家從未發行過的片段。同年 6 及 7 月,他與當代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 )在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博物館(Park Avenue Armory )舉行的展覽出任音樂總監。
音樂會曲目
莫杰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
--中場休息--
格魯克 / 斯甘巴蒂 :〈精靈之舞〉,選自《奧菲歐與歐呂迪克》(動畫由魯迪攝制)
莫扎特: D 小調幻想曲,K397
瓦格納/ 李斯特:《伊索爾德的愛之死》,S447
德彪西 :《四度練習曲》
德彪西 :《八指練習曲》
拉威爾:《圓舞曲》
*音樂會曲目及順序請以演出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