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所作的中國原創歌劇。原著是蘇聯著名作家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的小說,小說以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幾個女兵在二戰中抗擊德國侵略者的故事,謳歌了她們堅貞樂觀的性格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國家大劇院力邀國內一流主創團隊,傾力打造這部經典作品的中文版歌劇。作曲唐建平在創作中注重將歐洲傳統歌劇的質感、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美感和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情感融為一爐。有別于同名電影的創作,編劇萬方在尊重小說原著的基礎上,生動刻畫人物性格,著力筆墨于美好與殘酷的對比上,從而導引出鮮活生命的毀滅帶給人們的悲傷和警示。導演王曉鷹將寫意、詩化的筆調貫穿于全劇的舞臺處理中,油畫般的勾勒出大自然的遼遠壯闊、人性的美麗溫暖與戰爭的殘酷無情。
森林的神秘、沼澤的陰森、鋼盔的冰冷、戰火的炙烈,這一切與五位女戰士對和平生活和美好愛情的執著向往和熱切憧憬交織在一起,碰撞出深掘人心的震撼性和感染力。
主創人員
作 曲:唐建平
編 ?。喝f 方
導 演:王曉鷹
舞美設計:劉科棟
燈光設計:劉建中
服裝設計:趙艷
化裝設計:申淼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形體設計:賈菲
劇情介紹
二戰時期的蘇聯,準尉瓦斯科夫帶領著一隊女兵守衛著重要鐵路設施。她們中有單純善良的麗莎、才情橫溢的索妮婭、熱愛幻想的嘉麗婭、聰明漂亮的冉卡、精明干練的麗達,女兵年輕的心中都懷揣著對未來和幸福的無限向往。
一天,麗達在看望完兒子返回駐地的途中,在樹林里發現了兩名德國兵。準尉知曉情況后,判定德國兵企圖毀壞鐵路設施,于是立刻帶領五名女兵前去攔截敵人。
準尉和戰士們穿過樹林和沼澤,趕在黃昏前在一處山崗落腳,等待伏擊敵人。然而,在寂靜的黎明漸亮的天光中,十六個全副武裝的德國兵突然出現在山下。敵情驟變,準尉只好派麗莎趕回駐地求援。不幸的是,身負報信任務的麗莎匆忙中陷入泥淖,命殞沼澤。
孤立無援的準尉和女兵與德國兵打響了最后的戰役。女兵一個接著一個,毅然決然地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贏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令人感傷的黎明依舊靜悄悄,五個年輕美麗的靈魂永遠沉睡在了她們熱愛的土地上……
主創介紹
唐建平作曲
著名作曲家,中國培養的第一位作曲博士。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全國優秀教師。自1987年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擔負了大量的作曲教學工作。曾擔任作曲教研室主任、作曲系正、副主任等職務。曾獲得:國家交響樂作曲比賽的最 高獎、中宣部“五個一”獎勵、文化部“國家文化精品工程”等眾多藝術作品作曲比賽的獎項,以及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優秀教學團隊學術帶頭人等多項教育獎。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運之河》《青春之歌》《錢學森》《辛亥風云》《鄞地九歌》,舞劇《精衛》《風中少林》,音樂劇《彩云飄過山岡》《天山母親》,大型梵唄交響樂《神州和樂》,大型蒙古族交響音樂史詩《成吉思汗》,大型民族管弦樂交響詩劇《牛郎織女》《仰歐莎》,清唱劇《白馬入蘆花》《路》,琵琶協奏曲《春秋》,交響協奏曲《圣火——2008》,打擊樂協奏曲《倉才》,笛子協奏曲《飛歌》,古琴協奏曲《云水》,古箏協奏曲《洛神》,鋼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鑒真東渡隨想曲》——根據李嵐清同名歌曲而作,民族管弦樂《后土》《天人》,九重奏《玄黃》,弦樂四重奏《啐啄》等。以及為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赤壁》創作的古琴音樂,為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記錄片《故宮》作曲,為國家京劇院京劇《西安事變》創作音樂等。
萬方編劇
萬方從八十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同時創作舞臺劇、電影及電視劇本。
主要小說作品有:長篇小說《紙飯館》、《明明白白》、《香氣迷人》等,中篇小說《和天使一起飛翔》、《沒有子彈》、《你是蘋果我是梨》等;曾獲得上海第四屆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二等獎,第十三屆《小說月報》百花獎,《十月》雜志社大來獎、老舍文學獎提名獎。
主要電影作品有:電影《日出》,改編自其父的話劇,獲1986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 佳編劇獎。電影《黑眼睛》,獲1998年中國優秀電影政府獎,華表獎。主要電視作品有:《牛玉琴的樹》,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廣播聯盟特別獎、1996年中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電視連續劇《空鏡子》獲2002年中國優秀電視劇“金鷹獎”、“飛天獎”。創作的電視連續劇還有《走過幸?!?、《空房子》、《女人心事》等。舞臺劇主要作品有:歌劇《原野》,改編自其父的話劇,獲中國文化部優秀劇目“文華獎”最 佳編劇獎。
話劇《有一種毒藥》,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劇本被選入中國話劇百年優秀劇作選,獲中國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獲上?!耙紤騽 贝筚p最 佳劇本獎。話劇《關系》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劇本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文藝作品佳作獎。話劇《報警者》由龍馬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劇本獲得2012度話劇金獅獎最 佳編劇獎。話劇《懺悔》(后改劇名為《冬之旅》)由《新劇本》發表,獲2014年老舍文學獎優秀劇本獎。
2009年被選為北京市劇協副主席。
王曉鷹導演
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導演學博士,國家一級導演。國家級專家,全國宣傳文化系統首選“四個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獲“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及“新世紀杰出導演”稱號。
近年主要導演作品:話劇《紅色》《離去》《伏生》《理查三世》《深度灼傷》《簡·愛》《哥本哈根》《薩勒姆的女巫》《肖邦》《1977》《荒原與人》《霸王歌行》等;歌劇《釣魚城》、舞劇《十里紅妝》、音樂劇《斷橋》、黃梅戲《半個月亮》、越劇《趙氏孤兒》、評劇《半江清澈半江紅》等,并分別為紐約外百老匯和香港、澳門的話劇團體導演《莊周戲妻》《盲流感》《屋外有花園》等。
在舞臺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導演藝術理論研究,已發表研究論文五十多萬字,并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戲劇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論文)等理論專著。
曾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優秀導演獎、“金獅獎”優秀導演獎、“曹禺戲劇獎”優秀導演獎及優秀評論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導演獎、中國小劇場戲劇節優秀導演獎、中國京劇節金獎、中國越劇節金獎、“中國文藝評論獎”等全國性大獎。
劉科棟舞美設計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1995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設計作品曾多次參加布拉格PQ國際舞美展、中國藝術節及中國戲劇節、以及眾多的國際藝術節和戲劇節,2013年作品參加英國世界舞臺設計展100人(WSD2013),作品多次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五個一工程,四次獲文華舞美獎、“荷花獎”最 佳舞臺設計、話劇金獅獎及學會獎、以及第二屆中國舞臺美術大展金獎等其他獎項。近年主要作品:話劇《簡愛》《山海經傳》《戲臺》《理查三世》《薩勒姆的女巫》《紅玫瑰與白玫瑰》,歌劇《游吟詩人》《運之河》《 大漢蘇武》,舞劇《水月洛神》《一起跳舞吧》,音樂劇《錦繡過云樓》《冰山上的來客》,現代舞《問·香》《GENESIS生長》,越劇《趙氏孤兒》,電影《我們倆》。
劉建中燈光設計
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傉鑴F一級舞美設計。
多次獲國家文化部文華燈光設計獎、中國戲劇節優秀燈光設計獎、全軍優秀劇目匯演燈光設計一等獎、獲中國話劇百年優秀劇目調演優秀燈光設計獎、獲2011年度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舞臺美術獎、獲第三屆全國歌劇音樂劇優秀劇目獎、第四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等獎。
劇目十二次獲“五個一”工程獎、十五次獲文華獎、三次獲文華大獎、十三次入圍國家精品劇目工程(初選)。其中舞劇《風中少林》,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太陽雪》和昆劇《公孫子都》入圍國家精品劇目工程十佳精品。代表作品:話劇《伏生》《里查三世》,音樂劇《鋼的琴》,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太陽雪》《齊格弗里德》,舞劇《風中少林》《絲路花雨》,昆劇《公孫子都》等。
趙艷服裝設計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師。曾以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文化部、北京市及中央戲劇學院三項優秀畢業生的榮譽。作品70余部。作品獲得精品工程獎、文華獎、開羅、香港藝術節戲劇大獎等;個人獲話劇第九屆金獅獎舞臺美術獎、話劇《薩拉姆的女巫》獲第二屆舞臺美術展金獎、話劇《棋盤嶺傳》、音樂劇《三毛流浪記》獲舞臺美術學會獎和廣東省藝術節服裝設計單項獎。時裝系列《回眸》獲97香港回歸時裝設計大賽大獎、話劇《四世同堂》獲文化部優秀劇目展演服裝設計獎。曾任柏林亞太周“中國歷代服飾展演”服裝及造型藝術總監。2014年受丹麥HEADLEND THEATER邀請出任歌劇《游吟詩人》的服裝設計。話劇《風華絕代》、歌劇《游吟詩人》、越劇《結發夫妻》入選俄羅斯莫斯科的“世紀之交1990—2015國際戲劇服裝展”,并被莫斯科國家中央戲劇博物館永久館藏。多部作品收錄于《中國舞臺美術家百人作品精選》。
其他代表作品:話劇《趙氏孤兒》《甄嬛傳》《深度灼傷》,音樂劇《王二的長征》《搖滾西廂》,歌劇《圖蘭朵》開羅首演,京劇《關圣》,電視劇《大唐芙蓉園》《還珠格格第二部》等。
申淼化妝設計
199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參與造型設計的舞臺和影視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并獲邀參加新加坡、英國、美國、丹麥、馬其頓、羅馬尼亞、匈牙利,香港、臺灣等地的藝術節的演出,尤其近期任造型設計的話劇《理查三世》,與丹麥合作的歌劇《游吟詩人》在國際舞臺上廣受關注和好評。
近年主要作品:話劇《雷雨》《三毛錢歌劇》《伊底帕斯》《女仆》《社會形象》《趙氏孤兒》《紅玫瑰與白玫瑰》《荒原與人》《一個和八個》《簡·愛》《深度灼傷》《理查三世》《老宅》《絲路天歌》等;音樂劇及歌劇有:大型多媒體音樂劇《電影之歌》、《西游記》(法國)、《茶》(瑞典)、《游吟詩人》(丹麥)等;電影《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午夜謎鏡》等。
胡天驥多媒體設計
胡天驥,多媒體設計師。200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2003年赴法國留學,2006年畢業于法國lissa動畫學院(影視動畫)。2007年回國后創立正月影像工作室,從事CG影視后期特效和舞臺多媒體互動影像工作。
近年主要多媒體視頻設計制作項目:2008年,水立方大型兒童音樂劇《北京傳說》;2009年,保利院線話劇《培爾·金特》;2010年,空政文工團大型音樂劇《茉莉花》、鄭州歌舞劇團大型舞劇《水月洛神》、杭州話劇團話劇《秋瑾》;2011年,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紅河谷》、中國歌劇舞劇院李玉剛歌舞詩劇《四美圖》;2012年,上海歌舞團當代舞劇《一起跳舞吧》、北京現代舞團舞劇《二十四節氣》;2013年,山東省雜技團大型雜技劇《聊齋》、陜西省歌舞團大型歌劇《大漢蘇武》、浙江省歌舞團大型舞劇《王羲之》;2014年,南京演藝集團鳳凰出版集團合作出品大型音樂劇《錦繡過云樓》、南京演藝集團大型歌劇《運之河》、中國歌劇舞劇院大型歌劇《傷逝》;2015年,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劇《或許明天屬于我》、話劇《鏡中人》,中國木偶劇團木偶劇《飛吧,丹頂鶴》、北京現代舞團 《二十四節氣》歐洲復排巡演。
賈菲形體設計
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現任中國評劇院導演,曾獲第十四屆“文華”導演獎。
主要作品有:特邀赴丹麥委約歌劇《游吟詩人》,音樂劇《海棠秀》,國家話劇院話劇《伏生》,原創舞劇《趙氏孤兒》《紅高粱》《太極傳奇》,原生態歌舞集《原色》,舞蹈作品《新生》《長相依》《成長》,雜技作品《鏡遇》《敦煌煥》,兒童多媒體音樂劇《八尾貓》,戲曲作品《馬本倉當官記》《良宵》《林覺民》《半江清澈半江紅》《白毛女》《半個月亮》《城邦恩仇》《風起同仁堂》《評劇皇后》等。
獲獎經歷有:第十二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三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文華”導演獎;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一等;全國中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第七屆吳橋國際雜技比賽“銀獅”獎;北京市中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一等獎;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中國評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八屆中國戲劇節一等獎。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眾多國際、國內優秀藝術家對合唱團進行藝術指導。團員由全國各藝術院校及海外學成的優秀學子經過嚴格選拔組成。作為中國最 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以歌劇、音樂會演出為主要任務,并積極參與各類文化交流活動。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歌劇《西施》、《趙氏孤兒》、《運河謠》,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費加羅的婚禮》、《愛之甘醇》、《塞維利亞理發師》、《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假面舞會》、《弄臣》、《茶花女》、《奧賽羅》、《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卡門》、《托斯卡》、《圖蘭朵》等二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合唱團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合唱團還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美麗中國》等。策劃并力邀著名指揮泰斗嚴良堃等著名藝術家加盟打造精品系列合唱音樂會。演出曲目涵蓋了世界著名合唱經典作品、各國民歌及世界經典歌劇片段。
合唱團成立至今與眾多著名藝術家進行了合作,并獲得了大師們的贊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與合唱團合作演出的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丹尼爾·歐倫、耶歐·萊維、安德烈·利卡塔、嚴良堃、呂嘉、李心草、張國勇,著名歌唱家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利、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李曉良等,全年演出超過百場,為推動國家大劇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優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呂紹嘉、湯沐海、張弦、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優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秀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優秀的兩棲樂團而名聞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一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五年來,他們精彩呈現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呂嘉帶領下于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他們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而該音樂會的現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一流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弦外有聲”為主題的2016年至2017年樂季中,樂團將上演《唐豪瑟》《水仙女》《麥克白》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鄭明勛、呂紹嘉、克勞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崗、哈努·林圖、湯沐海、張藝、李飚等指揮家帶領下,與鄭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寧·科瑞格魯德、王健、吳蠻、張昊辰、陳薩、秦立巍、楊天媧、寧峰、吳巍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陳其鋼與王羽佳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6年至2017年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并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TAGS: 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