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洪昇(1645-1704),著名清代文學家、戲劇家,錢塘(今浙江杭州)籍。他依據長篇唐詩《長恨歌》、元雜劇《梧桐雨》等重新創作,經十余年,三易其稿,最終寫成傳奇劇作《長生殿》。康熙二十七年(1688)問世后,《長生殿》被迅速搬上昆劇舞臺,引發京城轟動,而洪昇一生命運大起大落,均系于此劇。
傳奇《長生殿》原本2卷50出,篇幅浩繁。洪昇將唐明皇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間的純真愛情,置于歷史事件“安史之亂”以及唐王朝盛極而衰的大背景下;以豐富的想象,令劇中人在人間、地獄、天上自由行走,人、鬼、仙傾情交談。洪昇描摹厚重歷史與浪漫情感并重,史上公認《長生殿》的藝術成就處于明清傳奇巔峰之列。
洪昇《長生殿》問世后的300年間,昆劇不乏名班名伶以擅演此劇聞名。而由于折子戲的興起,與昆劇雅部地位的衰落等原因,《長生殿》全本呈現近乎絕跡。多年來,《長生殿》常演的折子戲僅有欠缺連貫情節的8出。直到2007年,上海昆劇團經過數年艱辛創作,集齊多位著名戲曲專家學者為指導顧問,全本《長生殿》首次公演,一炮打響轟動全國。
上昆全本《長生殿》在承繼傳統折子戲的基礎上,共納入原本43出,在國內院團中最為接近洪昇傳奇原貌。一切按照“整舊如舊”的創作原則,恢復、原創了從未傳承或演出過的30余個折子,全劇表演、身段、唱腔、音樂等,獲得了新老觀眾的普遍認可。
時值上昆全本《長生殿》問世十周年之際,2017演出季該劇將首次開啟國內巡演,五班三代老中青藝術家傾力排演。全劇為連臺本戲,需分四晚演完,依次是(一)《釵盒情定》、(二)《霓裳羽衣》、(三)《馬嵬驚變》、(四)《月宮重圓》,每本時長約2.5小時,總時長逾10小時。
指導單位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國戲劇家協會
出品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
演出
上海昆劇團
聯合制作
上海昆劇團
上海報業集團唐斯復工作室
出品
出品人:谷好好
顧問:郭漢城、劉厚生、白先勇、余秋雨
策劃:蔡正仁、唐斯復
監制:史建
制作人:張詠亮、武鵬
行政統籌:徐清蓉
主創名錄
原著:清·洪昇
文學顧問:王文章、葉長海
英譯本:楊憲益、戴乃迭
演出本整理:唐斯復
總導演:曹其敬(特邀)
導演:沈斌、張銘榮
藝術指導:蔡正仁、張靜嫻
唱腔譜曲:顧兆琳
配樂配器:李樑
打擊樂設計:李小平
舞臺美術總設計:劉元聲
舞臺設計:劉福升(特邀)
舞臺美術總設計助理:倪放
燈光設計:李錫生
服裝設計:成曙一、徐洪青
化妝造型設計:符鳳瓏、竇云峰
編舞:甘春蔚、丁蕓
主演名錄
唐明皇:倪徐浩(一)、黎安(二、三、四)、蔡正仁(三)
楊玉環:羅晨雪(一)、沈昳麗(二)、張靜嫻(三)、余彬(四)
高力士:侯哲(一)、朱霖彥(二)、譚笑(三)、胡剛(四)
郭子儀:繆斌(二)、季云峰(三、四)
安祿山:安新宇
楊國忠:王金雨(一、二、三)、唐宏(四)
李龜年:張偉偉(二)、繆斌(四)
陳元禮:繆斌(一)、季云峰(三)
永新:陶思妤
念奴:湯潑潑
秦國夫人:袁佳
虢國夫人:蔣珂
韓國夫人:張莉
織女:蔣珂(三)、羅晨雪(四)
嫦娥:羅晨雪
樂隊
演奏:上海昆劇團樂隊
司鼓:林峰(一)、高均(二)、李琪(三、四)
司笛:楊子銀(一、二)、錢寅(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