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中國戲曲學院“春華秋實”演出京劇《朝金頂》、京劇《珠簾寨》、昆曲《訪鼠測字》均是膾炙人口頗具代表性的優秀傳統劇目,體現了學院及京劇系近年來在挖掘經典,繼承傳統方面的成效。《朝金頂》的出手、雙槍下場、旱水功、抄跤等武旦技巧重新立意,在保留原劇武打精華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武打技巧,使劇情更明了、緊湊,具備較強觀賞性,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珠簾寨》原為花臉正工戲。后譚鑫培將原劇改編,增“解寶”、“收威”兩場,使情節更加連貫,故事完整,唱、念、做、打得以全面發揮,成為一出文武并重的老生正工戲。《訪鼠測字》至今已演一千多場,其中劇目中添加的蹦凳子、過凳子、跳凳子、蹲提等技巧,使這出戲更精彩、更耐看。
主創人員
藝術總監:巴圖
總監制:徐超 冉常建
總導演:張堯
監制:舒桐 年金鵬
演出協調:蘇建立
樂隊統籌:耿連軍
舞臺監督:徐小剛
演出統籌:
郝雄釗 魏琦 李艷艷 宋婷婷 王婧 耿建華
劇務:李瀟祎 秦超
服裝:周志強 尹永明 王澤旭
盔箱:李碩 史硯琨
化妝:王凡 張思萌 馬靜
道具:王詩萌 王華 王克儉
裝置:王賀 劉志剛 張瑋 李金龍
燈光:張弓長 齊文 曹亞蕾
音響:赫文瑞
主演
《朝金頂》
銀魚仙姑:楊瑞宇
司鼓:宋曉璞
琴師:封蔭
《珠簾寨》
李克用:倪博
司鼓:李鵬林
琴師:馬曉迪
月琴:陳燦輝
《訪鼠測字》
婁阿鼠:焦敬閣
況鐘:袁國良(特邀)
鼓師:董鑫
笛子:張薇
劇情介紹
《朝金頂》
講述的是魚精興風作浪,海瑞運糧受阻,禱于金頂山玄天大帝。玄天大帝命周倉、二郎神降妖護糧,魚精被擒。該劇對武旦技巧要求繁重,出手、雙槍下場、旱水功、抄跤技巧都有展現,同時,周倉、二郎神以及神將、水族的打斗均有看點。
《珠簾寨》
《珠簾寨》又名《沙陀國》《解寶收威》。唐末,晉王李克用被貶沙陀。黃巢起義,唐僖宗派程敬思前往沙陀搬兵。李心懷怨恨,不肯發兵。程送珠寶,并先后請太保李嗣源及李克用之曹、劉二妃相勸,均被拒絕。二妃矯旨,親自掛帥,命李克用為先鋒。李懼內,同意發兵。校場點卯,李克用連誤三卯,劉妃佯裝欲將李斬首。曹妃為其求情告免,劉妃免其死罪,復令責打四十。李嗣源代其受刑。劉妃將克用暫押后營。兵至珠簾寨,被周德威阻攔。眾將不能勝,劉妃激李克用出戰,不分勝負。李與周比試箭法,李箭射雙雕,周心服口服,遂歸降。
《訪鼠測字》
昆曲《十五貫》中的一折,蘇州知府況鐘為了查清冤案,急于找到兇手婁阿鼠。他假扮測字先生私行察訪,與婁阿鼠在東岳廟內相遇,況鐘通過測字誘使婁阿鼠說出實情,最后束手就擒。該劇情節環環緊扣,設計巧妙,是昆劇舞臺上常演劇目。
主創介紹
巴圖藝術總監
博士,教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曾先后在中央財經大學、北京青年報等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現任中國戲曲學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教育聯盟理事長,全國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會會長。
張堯總導演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京昆小生行當,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現任中國戲曲學院藝術實踐管理處(中心)處長、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戲曲教育聯盟秘書長兼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院張火丁京劇程派藝術傳承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副主任、京劇系主任、科研與研究生工作處處長、教務處處長(兼招辦主任)等。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視頻公開課、國家級視頻共享課主講人,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專家、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教授、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專家。張堯曾受教于江世玉、茹元俊、李金鴻、張春孝、沈世華、夏永泉、蕭潤德、劉福生、岳美緹、鈕驃、曉艇等京、昆、川劇名家,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先生入室弟子,中國京劇第一位碩士研究生。曾與多位京昆名家合作演出,并成功舉辦了個人大型專場演出;2015年與張火丁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寇克劇院合作演出全本《白蛇傳》等。擔任中宣部、文化部主辦的2017年新年戲曲晚會執行導演。擔任國家、省部級數十項科研項目負責人,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是2014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戲曲藝術當代發展路徑研究》子項目負責人,2015、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傳播交流推廣類項目負責人。
演出團體
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為中國戲曲學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后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1977年2月正式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1978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并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從此揭開了中國戲曲藝術教育的新篇章。2000年劃轉北京市,國家對學院實行文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學院首任校長是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之一的田漢先生,王瑤卿、晏甬、蕭長華、史若虛、王榮增、俞琳、朱文相、周育德、杜長勝等先后任校(院)長。學院的校訓是“德藝雙馨,繼往開來”。學院目前設有京劇系、表演系、導演系、音樂系、戲曲文學系、舞臺美術系、新媒體藝術系、國際文化交流系、基礎部、附中等10個教學單位,有“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藝術學理論”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5個本科專業和27個專業方向。戲劇戲曲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京劇表演專業是學院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是國家和北京市兩級特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