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單
《三音四喜》----------鄒航曲
吉煒箏樂團
古曲《離騷》----------陳康士曲
古琴:趙家珍
心香----------趙季平曲
二胡:馬向華
桃花源----------李博曲
古箏:吉煒
夜深沉----------吳華曲
二胡:馬向華
吉煒箏樂團
——中場休息——
春風-古琴協奏曲----------龔一許國華曲
古琴:趙家珍
打擊樂:李聰農
遠清秋-古琴協奏曲----------謝鵬曲
古琴:吉煒
長城隨想曲-二胡協奏曲----------劉文金曲
第三、四樂章
二胡:馬向華
指揮
譚利華
譚利華,當今活躍在國際和中國樂壇上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譚利華的指揮風格優雅流暢,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藝術魅力。作為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指揮家,譚利華曾應邀指揮了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并與美國、德國、英國、捷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加拿大、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等三十多個國外著名的交響樂團有過成功的合作。與譚利華合作的大師包括:拉扎爾·貝爾曼、弗拉第米爾·奧弗奇尼科夫、讓·伊夫·蒂博戴、弗蘭茨·尤斯圖斯、郎朗、勞埃德·韋伯以及宓多里等。
譚利華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北京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譚利華16歲起開始指揮生涯。197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中國著名指揮家、教育家黃曉同教授。隨后,他跟隨指揮大師李德倫繼續研習指揮技藝并擔任其助理。1982年至1991年任教于天津音樂學院,1991年至1995年任中國中央交響樂團主要指揮。2000年至2001年音樂季,譚利華擔任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作為中國最活躍指揮家之一,譚利華還經常指揮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中國主要樂團合作,參加國內最重要的音樂節、比賽和演出音樂會。
譚利華所涉獵的曲目包括古典、浪漫以及近現代不同時期的大量經典中外交響樂作品。其中,譚利華尤為擅長指揮西方浪漫派后期和中國當代新創作品。譚利華在中國指揮和首演了許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經典交響樂作品和當代作品。這些作品包括:雷斯庇基《羅馬的松樹》交響詩、普羅科菲耶夫《第五交響曲》、德沃夏克的大部分交響樂作品以及其他當代外國重要作品在北京的首演。作為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的熱心倡導者和支持者,譚利華執棒過百余部中國作曲家的新作品的首演。2012年,譚利華指揮了中國作曲家王西麟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在北京的首演,委約和指揮演出了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為2012倫敦奧運會而作的交響序曲《蓮花》在中國和倫敦的首演,2013年至今,中國當代四位作曲家葉小鋼、周龍、王西麟、張千一再次獲得譚利華新創作品委約。
演出團體
北京交響樂團
享有中國“首都明珠樂團”美譽的北京交響樂團,成立于1977年10月。作為中國首都北京音樂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該團在成立和發展的40年中,憑借高度的職業化標準、嚴謹的演奏技藝、豐富廣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以及全體音樂家對音樂無比執著的熱情和真誠奉獻,實現了樂團藝術水準的持續性穩步提升,使得北京交響樂團成為中國受歡迎和國際頗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與贊譽。
北京交響樂團多次代表國家及首都參與大型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并多次出訪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捷克、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韓國等國,并在全國各地和港澳臺舉辦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3年七度載譽完成了歐洲巡演,獲得歐洲評論界極高的評價。2013年樂團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墨西哥、美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巡演,美國華盛頓郵報通欄標題稱——“北京交響樂團掀起古典音樂熱潮”。
北京交響樂團從1994年就開始致力于廣泛而深入的普及交響音樂會。其足跡遍及北京的工廠、學校、社區以及中國的各大音樂廳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跡中,北京交響樂的普及音樂會多達近千場,涉及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觀眾人數上百萬人次。普及的層面從基層學校的飯堂、禮堂、工廠社區乃至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歌劇院和音樂廳等。2014年更是將音樂季首場開幕音樂會安排在校園舉行。
隨著2017北京交響樂團新樂季的開幕,北京交響樂團正在以昂揚的狀態和飽滿的激情,奏響更加輝煌的藝術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