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劍編舞
??先后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美國本寧頓學院;曾就職于崔莎·布朗舞團、沈偉舞團等,現任法國MaiOui Dance藝術總監。受邀委約藝術節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場藝術/New York Arts;紐約制造動態舞蹈藝術節/Making Moves Dance Festival;法國里昂Les Subsistances里昂國際當代藝術創作實驗中心等。雕塑行為作品《累1,2,3》系列獲邀參展2015新態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2017Up-On國際現場藝術節受邀藝術家。
編??導:戴劍
??美學顧問:唐堯
??特邀演員:謝欣
??演??員:吳卉、紀托、余國軍、Ambre Duband、Annelise Pizot、Théo Pendle
??音??樂:李鐵橋 、Thibaut Cohade
??燈光設計:馬悅
??東西方的文化在各自獨立建立和發展的軌跡中時而交織、時而對視。《MO》只選一個字音,其含義混沌而多元,包括:靜“默”、“摸”索、“磨”合、“more”,“moment”等等,意在讓每一個動作自然成就它的意味,不分東西與國界,它必須有自己的生命力與本性,沒有額外的努力或目的,相互融合,面向一體。在平等和仁慈中欣賞,靜如沉思,體驗生命能量,敘述與交流相應而生。創作起源于對法國哲學家Guy Debord的思考,特別是他在《Sociétédu Spectacle/景觀社會》中令人驚訝的宣言:“永遠工作!”,對此中華“禪學”中的 “靜默”與“自然”也許是最好的回應。在這樣一種哲學的語境和詩意的體驗中,舞者們尋找并挖掘著他們有機表達的空間,他必須同意讓自己的動作與他的情緒、記憶以及內在的能量,也就是我們中國人認知的“氣”共存。當我潛入這個創作的核心時,可以看到自己、彼岸,此處于當下,你呢?
TAGS: 戴劍舞蹈作品《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