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香頌女王芭芭拉是伴隨著朱麗葉·比諾什一生的法國音樂大師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兩位藝術家之間有似乎產生了一種深刻而默契的關系。直到今天,比諾什依然對芭芭拉深懷敬意。在《生如夏花》中,法國著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將和法國鋼琴家文森特·勒德姆一起以音樂戲劇的形式緬懷這位香頌天后芭芭拉,讓芭芭拉優美的詞曲與歌聲回歸舞臺。這也是比諾什為戲劇的魅力所吸引,以表演、演唱、舞蹈的形式全面展示她作為影后的卓越演技。
主 演:朱麗葉·比諾什
鋼 琴:文森特·勒德姆
文本與音樂:芭芭拉
藝術合作:克里斯·甘道斯
燈光設計:艾瑞克·索耶
劇情介紹
芭芭拉出生于巴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二戰德國占領法國期間,10歲的她不得不過上東躲西藏的日子。戰爭結束后,鄰居家的一位音樂教授無意中聽到芭芭拉在唱歌,非常感興趣,于是便幫助芭芭拉發展她的音樂才能。芭芭拉因此有機會上聲樂課并學習鋼琴。后來,她報名了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但由于學費問題,她放棄了音樂學習,開始在巴黎的流行餐館駐唱。
芭芭拉,一個高高的身影,身著黑色長裙,演唱著憂郁的歌曲,哀悼消逝的愛。1950年到1952年期間,她掙扎著勉強維持生存。19世紀60年代,她在一些較小的俱樂部演唱,積累了一定的粉絲,期中許多是來自拉丁區的年輕學生。1957年,她回到布魯塞爾錄制她的第一首單曲,但直到1961年,她在蒙帕納斯的巴迪歐音樂廳演唱時才真正有所突破。身穿黑色長裙,她的表演縈繞于心讓人無法忘懷,盡管如此,巴黎的一些批評家卻指出她不夠自然,有些僵硬,演出太過正統。此后,她繼續在一些小俱樂部表演,兩年后,她在卡普辛劇院演出,演唱自己寫的新歌,這次她贏得了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認可。自那之后,她的演藝生涯風生水起,在1964年與飛利浦唱片公司簽下了重要的唱片合約。
1964年,她回到巴迪歐舉行了幾場演出,場場爆滿。她在巴黎奧運會和其他法國重要地點演出,成為法國最受喜愛的明星之一。1965年,她發布專輯《芭芭拉歌唱芭芭拉》,這一專輯大獲成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回報,并贏得了查爾斯學院唱片大獎。在頒獎典禮上,芭芭拉把獎狀撕成幾片,給她的技術人員一人一片以示感謝。
1969年,她為電影《海盜的未婚妻》創作主題曲《我,不在乎》。1970年,她在話劇《夫人》中首次表演。1971年,她和雅克·布雷爾聯合主演的他導演的電影《弗蘭茨》。她出演的最后一部電影是1975年的《我出生在威尼斯》。
20世紀70年代,芭芭拉仍然熱衷于自己的事業,并于日本、加拿大、比利時、以色列、荷蘭和瑞士多地巡演。在20世紀80年代,她仍然堅持巡演寫歌。她的專輯《孤獨》在1981年成為了法國最暢銷的專輯。第二年,鑒于她對法國文化的貢獻,被授予了法國唱片大獎。她和當時勢頭正好的影星熱拉爾·德帕迪約及他的太太伊麗莎白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系,一起為唱片和電影制作歌曲。1986年,她來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米凱亞·巴瑞辛尼科夫共同演出。
20世紀80年代后期,她投入到了抗艾滋病活動中。1988年,政府授予她榮譽勛章。1997年11月24日,她在巴黎郊區病逝。
藝術家介紹
朱麗葉·比諾什
法國女演員,參演電影多達60多部,坐擁無數國際獎項,并在世界各國的舞臺和電影中都有登臺亮相。
成長于藝術環境下,朱麗葉·比諾什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參加表演課,參加了一些舞臺表演之后,她的電影生涯開始于1985年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執導的電影《向瑪麗致敬》、雅克·杜瓦隆執導的電影《家庭生活》以及同年由導演安德烈·泰希內執導的電影《情陷夜巴黎》,精彩的演繹使她一躍成為法國著名女星。
朱麗葉·比諾什在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的英語電影《布拉格之戀》(1988)中的出色表演開啟了她表演的國際生涯。她選擇與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紅白藍三部曲中的《藍色》(1993),為她贏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 佳女演員獎和法國凱撒獎。三年后,比諾什在安東尼·明格拉的《英國病人》(1996)中再次獲得了成功,并因此在1997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以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 佳女配角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最 佳女演員。比諾什在拉斯·霍爾斯道姆執導的浪漫喜劇電影《濃情巧克力》(2000)中的表演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 佳女演員提名。
進入21世紀后,朱麗葉·比諾什在主流和藝術電影中的出色表現,以及對法語和英語角色的交替詮釋,使她的表演生涯日益輝煌。在2010年,憑借在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合法副本》中的表演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 佳女演員獎,這使她成為第一個歐洲“最 佳女演員三冠王”(贏得柏林、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最 佳女演員獎)。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比諾什也沒有間斷她的舞臺表演生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98年于倫敦出演的路易吉·皮蘭德婁的作品《裸露》以及2000年她在百老匯出演哈羅德·品特的作品《背叛》,后者被提名托尼獎。2008年她開始了與阿庫·漢姆合作現代舞蹈作品《in-i》的世界巡演。
比諾什經常被媒體稱為“La Binoche”(唯一的比諾什),她出演的其他著名電影包括:《壞血》(1986)、《新橋戀人》(1991)、《烈火情人》(1992)、《屋頂上的輕騎兵》(1995)、《巴黎浮世繪》(2000)、《隱藏攝像機》(2005)、《解構生活》(2006)、《紅氣球之旅》(2007)、《1915年的卡蜜兒》(2013)、《錫爾斯瑪利亞》(2014)、《攻殼機動隊》(2017)、《心靈暖陽》(2017)。
文森特·勒德姆
畢業于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他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當代音樂(與作曲家喬治·阿佩爾基、文森特·布肖、布魯諾·吉萊特、讓-呂克·赫茲、馬丁·馬塔龍、格雷德·佩森、雅克·雷柏提爾、弗朗索瓦·薩爾汗等合作和錄制他們的作品)。
著迷于室內音樂,文森特·勒德姆是組合Trail的成員,同時也是一些著名歌手如愛德維格·布迪、查塔爾加里·亞納、文森特·勒克·泰西、多納蒂安·米歇爾·丹薩克、萊昂內·爾皮內特的合作搭檔。作為巴黎高等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授,他也和許多著名電影導演有過合作,如彼得·布魯克、喬治·阿佩爾基、米勒伊·拉羅什、弗雷德里克·費斯巴赫、朱莉·布羅肯、班諾特·吉羅斯、維羅尼克·維拉、艾瑞克·拉夫等等。
此外,自2007年以來,他為劇院作品創作了大量的音樂,尤其是法國戲劇節,包括《唐·吉訶 德》《狼來了》《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普賽克》《喬治但丁》《鹿和狗》。2012年,他憑借由艾瑞克·拉夫舞臺指導的《培爾·金特》獲得評論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