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好詩,我國無愧是詩的國度。詩是最普遍的藝術,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戲劇,凡至最優美動人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華,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文學及其他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我國早期學堂樂歌大都為現成曲調填詞而成,如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別》,俗謂“舊瓶裝新酒”。
誕生自西方的藝術歌曲是詩歌、音樂和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歌曲形式,并且三者都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首優秀的藝術歌曲就是一個令人愛不釋手的微型珍寶。尤其是百姓熟悉的、傳唱度極高的分節歌,對于歌唱家來說,恰如“螺螄殼里做道場”——每個字詞,每個旋律音程,每個滑音、每個節奏上的“松緊帶兒”……的拿捏把玩,既來自演唱者本人的主體選擇,又來自作品的隱性設定。
本場音樂會,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將給您帶來改編為合唱的詩詞藝術歌曲。文學和音樂所共同昭示的深層感悟,混聲四部合唱所帶來的高級聽覺體驗將產生強烈的藝術沖擊力。
毛澤東一生創作的詩詞僅20余首,篇篇精彩,尤其是這首《沁園春·雪》,大有“一篇壓全唐”之勢。由生茂、唐柯譜曲的《沁園春·雪》較好地體現了原詩的意境。經作曲家管更新改編為合唱后,其勢如長鯨飲海,愈發感心動耳,使人意奪神駭。
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前期詞作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臺灣女高音歌唱家金慶云說:“從舒伯特以來,西洋藝術歌乃至現代的中國藝術歌都是按詞譜曲,這和中國傳統戲曲的依曲牌填詞過程完全相反。而真正的藝術歌,不是為歌詞“配樂”,而是作曲家細細嚼詩作之后,發而為歌,賦予詩另一種面貌,而不是詩的陪襯?!庇勺髑以~發譜曲的《如夢令》就是這樣一首作品。
古人說,安樂莫如故土?!段黠L的話》是一首作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歌曲,由廖輔叔作詞,黃自作曲。最早收錄于上世紀30年代中學音樂教材,即使在今天的小學音樂課上,它依然是一首保留曲目。歌曲借用“西風的話”,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家鄉情戀,令聞者鱸膾興思。
《鄉愁四韻》是臺灣詩界泰斗余光中的代表作,觸物眷戀的詩人在長江水、海棠、雪花和臘梅中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坐標。臺灣歌手、音樂人羅大佑將其譜成了一首分節歌形式的歌曲,由臺灣作曲家冉天豪改編成合唱后,更是把人生悲歡離合化作音流律雨,對聽眾的感情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力。
曲目:
混聲合唱《沁園春·雪》 毛澤東 詞 田豐 曲
《如夢令》 李清照 詞 曾葉發 曲
《西風的話》 廖輔叔 詞 黃自 曲
《送友人》 李白 詞 葉小綱 曲
《鄉愁四韻》 余光中 詞 羅大佑 曲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詞 李達濤 曲
女聲合唱《玫瑰三愿》 龍七 詞 黃自 曲
《葡萄園夜曲》 云南民歌 陸在易 編合唱
男聲合唱《橋》 于之 詞 陸在易 曲
《夜雨寄北》 李商隱 詩 孟衛東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