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聽到周云蓬的那首《中國孩子》,無以名狀的感動和深深地憂傷。很想讓更多的人們聽到,很想。
我能做些什么呢?為民謠,我自問。
直到遇到了喬穎、小寒,又遇到了小鐘、小崔、老狼……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民謠音樂劇場。
也許這條路坎坷、泥濘;也許這條路艱辛、孤獨。但是路總是有人去走,況且音樂總是美的。
誰又能抗拒呢?
民謠,一種發(fā)現(xiàn)生活的方式。
當我們談論民謠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民謠不僅是一種來自土地的音樂,也是一種質樸有機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民謠也是一種發(fā)現(xiàn)生活的方式,在這個世界里,總有什么是值得我們歌唱的,溫熱的六月,由《北京青年周刊》及北京由甲申藝術中心主辦的“愛生活,愛民謠”系列音樂劇場正式啟動,將民謠音樂帶進劇場,讓純粹、率真的音樂在一個溫暖的地方重新綻放。劇場,為音樂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民謠不僅僅是一個人彈吉他歌唱,也可以是文字,畫面,影像的全方位結合,可以是任何一種藝術的可能和情感的表達,民謠音樂劇場講舞臺藝術與民謠相結合,所呈現(xiàn)的將是一次100分鐘的藝術旅程。
中國校園民謠開創(chuàng)者老狼,,詩人歌手鐘立風,中國新民謠代表人物萬曉利,新晉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國語男新人”劉東明,以“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紅遍全國的北大女生邵夷貝和豆瓣上清新自立的文藝女生彭青——六位各具特色的歌手將最純粹,最有力量的民謠音樂帶進劇場。此后“愛生活,愛民謠”將在不固定的時間長期推出優(yōu)質的演出、論壇等活動,旨在傳播中國民謠音樂,推廣以民謠為代表的自然、率真、簡單的生活方式,探討民謠劇場化的多種跨界可能,
啟動演出之后,“愛生活,愛民謠”系列會陸續(xù)舉辦個人或多人組合的民謠歌手演出,也可能會走進高校大劇場,這個系列中,劇場地點和音樂人會變,但是民謠音樂劇場的主旨將一直貫徹下去。
TAGS: 愛生活,愛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