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沐陽浸月”中國民族傳統節日系列
重陽音樂會-北京樂話
端午(又稱端陽)、七夕、中秋、重陽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是2006年國務院批準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四個重要項目。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尊老、敬老、團結友愛的傳統美德,共建美好的和諧社會,圍繞上述節日所蘊含的動人故事和美麗傳說,講堂精心策劃組織了“沐陽浸月”系列音樂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將分別在四個節日前后奉獻給您。
中國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地域遼闊、民族多樣,在各地區都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時在各地區都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音樂形式,如廣東音樂、江南絲竹、河北吹歌等等。古老的北京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特色鮮明的京味音樂更是形成已久。本場音樂會將由國家一級指揮張列執棒,在曲目選擇上將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的保留曲目--合奏曲《花會》《市聲》《童真》《北京的傳說》以及嗩吶獨奏《燕山情》、三弦獨奏《四合院》和板胡獨奏《盧溝醒獅》等進行重新編配。另外還挑選了廣泛流傳的經典作品,如《夜深沉》等。除此之外,音樂會還將聘請資深音樂評論家擔任主持。
張 列
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指揮。現任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廣播民族樂團常任指揮及樂團創作研究室作曲。受聘為中央音樂學院、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香港演藝學院等團體的藝術指導和客座指揮。
1984年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90年代末在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深造,先后師從劉靜、豐琪和楊鴻年教授。在德國指揮大師班里得到了鮑姆教授的悉心指導與熱情肯定。張列的指揮風格細致清晰,深沉而富有激情,善于準確地把握并具創造力地展現作品的內涵。一位英國評論家稱:“中國指揮家張列先生不但對中國樂器的格調與性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他對音樂的詮釋也有獨到之處。在現場指揮時他不僅是平衡音樂、掌握全場氣氛的靈魂人物,也讓觀眾隨著音樂的默契,進入一個豐富多變、深不可測的感覺世界中。”
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
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是北京歌劇舞劇院下設的一個重要表演實體,是一支中型民族樂團。樂團自成立以來多次代表北京市參加各類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多次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及保利劇院舉辦民族音樂會,并于2001年推出“京風京味”民族音樂會。
改制后的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為更好地拓展市場,對樂團成員進行了調整,使樂團更趨于年輕化、專業化,2008年受國家大劇院邀請,推出了“喜洋洋”經典名曲音樂會、“異域風情”少數民族作品音樂會及“西樂中奏”外國作品音樂會等三場主題音樂會,受到廣大樂迷的喜愛。
近年來,樂團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在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樂團推出的“打開音樂之門”民族音樂會,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到目前為止演出已達到500多場。樂團所屬的新民樂組合“東方女子樂坊” “東方打擊樂團”已成為演出市場的生力軍。
重陽音樂會北京樂話節目單
一、【古都北京】
1、合 奏:《丹陛大樂》 編 曲:張 列
2、嗩吶獨奏:《燕山情》 作 曲:吳 華
獨 奏:樊媛媛
3、板胡獨奏:《盧溝醒獅》 作 曲:吳 華
獨 奏:陳立科
二、【市井北京】
1、合 奏:《市 聲》 作 曲:吳 華
2、三弦獨奏:《四合院》 作 曲:吳 華
獨 奏:柴 杰(特邀)
3、京胡獨奏:《夜深沉》 編 曲:吳 華
獨 奏:柏 淼(特邀)
柏淼
著名胡琴演奏家柏淼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員,是我國著名胡琴大師劉明源的得意門生,1976年起師從劉明源先生學習板胡、二胡、高胡及中胡演奏,得到真傳。
他曾在多部歌劇、舞劇中擔任獨奏、領奏,他的板胡、京胡獨奏被視為精品節目,經常在各種大型晚會、音樂會中演出。1993年出版了首張板胡專輯。1986年在組曲《虞美人》京胡獨奏以及首屆京胡獨奏音樂會中演奏的《戲彩》都得到行家的高度好評。2005年除在大型民族音樂會《歲月如歌》中擔任京胡獨奏外,他還擔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實驗樂團及中、日、韓三國樂團首席。1993年獲“第一屆大阪國際室內樂大賽”銀獎;并多次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獲得各種獎項。
三、【浪漫北京】
1、打 擊 樂:《戲》 作 曲:郭文景
演 奏:宋藝博 賀麗佳 孟憲瑩
2、五 重 奏:《北京的橋》 演 奏:王一平 宋藝博 寧英杰
雷 聲 柴 杰
3、合 奏:《童 真》 作 曲:吳 華
四、【祥和北京】
1、合 奏:《北京的傳說》 作 曲:吳 華
2、京歌獨唱:《壯哉華夏》 作 曲:吳 華
演 唱:種玉杰
3、合 奏:《花 會》 作 曲:吳 華
種玉杰
曲藝表演藝術家,原北京市曲藝團團長,現北京歌劇舞劇院副院長。1975年畢業于北京市藝術學校,入北京市曲藝團,師從京韻大鼓名家良小樓。 1999年,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稱號。2000年,獲首屆中國曲藝牡丹獎。2001年拜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孫書筠為師。2009年再次舉辦個人專場。他掌握的京韻大鼓傳統曲目很多,并不斷上演新作品。2010年,他成功地上演了已經在舞臺上消失了60年的京韻大鼓名段《寧武關》。他的嗓音條件極佳,音域寬廣,擅長表演敘事與抒情類型的文段子,并在京韻大鼓的唱腔中加入歌唱元素,被譽為“中國第一男京韻”。他的代表作有:《七星燈》《別母亂箭》《坐樓殺惜》《連環計》《草船借箭》等。
TAGS: 重陽音樂會-《北京樂話》